穷人经济与平民教育

2019-10-13 08:25:01

它扇了教育不公的耳光。据资料显示:全国高校生均学费从1995年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进入新校区的学生的学费则在6000元左右;住宿费从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1000-1200元;再加上基本生活费开支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万元以上,4年大学需要4万多元。按照我国现行人均年收入637-882元人民币的贫困标准,有几个农民还能养得起大学生?更不用说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城市里的择校热,地区间的高考移民,农村学校入不敷出,示范学校设施豪华……在我国广大城乡之间,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博弈随处可见,学生和家长在其中扮演的只是无辜和无奈的角色,这有意无意中也加重了受教育者家庭的负担。
它扇了社会良知的耳光。中国20%的富人占用了全社会50%的财富,可又有多少自觉不自觉把慈善的目光投向贫困农村的读书郎?!贫困生助学贷款,因其烦琐的手续,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诚,又使多少贫困生望而却步?!
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答中外记者关于“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一句话。舒尔茨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谈到教育时,说,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都要以人为本,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离开了人,离开人的发展,“见物不见人”,就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以为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改革为人民,发展为人民,一切为人民。然而“人”也有个多数与少数的问题,我们应该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民执政,为民谋利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所以,中国最大的“民”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那些以农业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民。这些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承担起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量成本,因此,在他们的收入与富裕阶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穷人”表达他们的愿望。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自然首先的是平民的素质,必须实施平民教育。
我们研究经济,就应该“以人为本”,应该首先看到的是平民,把如何解决平民贫穷的问题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而若按照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个购买力平价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测算,中国贫困人口有1亿多人。面对着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国人口的“贫穷”,如果经济学依然用“效用”来注解,显然是不够的。从这个角度上说,经济学的最高境界已不是一个概念、一堆结论、一种逻辑,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作为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眼里首先应该看到平民,让平民孩子都上学读书,提高他们的素质。
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下产生的不公平等矛盾是一种必然,单纯*市场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自然稀释矛盾”的。这就需要政府运用一定的制度和政策,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在市场化和开放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因素的今天,按市场规律办事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中国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大众经济学,而不是“书斋经济学”。要提高经济学的“效用”,必须走出书斋,深入到最广大的民众生活当中去,深刻地了解不同阶层成员的所思所虑,才有可能找到兼顾各阶层利益的、有效而系统全面的、能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量动态最大化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学问才真正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穷人的经济学”。
所以,那些单纯的谋求发展和利润甚至政绩工程,那些所谓的贵族学校和教育产业化等,都是违背我国初级阶段的经济和教育宗旨和规律的。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维护教育公平,实行平民经济和平民教育,真正做到代表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全心全意地为他们谋福利。
救救农村!救救农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