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明永乐一朝的内外得失

2019-12-03 09:28:13

1 2 下一页

  诸王不安定谁来抵御?
  永乐,是明朝第3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他43岁即位,65岁驾崩,当了22年天子。明朝皇帝大多短命,他是其中仅次于父亲朱元璋(71岁驾崩,在位31年)的第二高寿。若以生命力、精力、能力论,应该也是这排名。问题是老父亲并没有把皇位传给他。
  朱元璋遵行的是嫡长子制。早在自封为吴王时,他就已册立长子朱标为世子;称帝后,朱标便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太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封为燕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元璋又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据说他对这位皇太孙非常不放心,经常有更换继承人的意思,但被大臣劝止。
  6年后,老皇帝朱元璋也死了,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为防止出乱子,朱元璋留有遗诏,命朱姓诸王留在封地,不得进京。朱棣去南京奔丧,听说这道遗诏后回了北平。一年后,他自称“靖难”,起兵造起侄子的反,理由则是建文帝胡乱削夺宗藩。
  当年朱元璋封9个儿子为王,封地都靠近边境,命令他们训练兵将,以便边境有事时可以从容应付。他自己对此是很得意的,曾对朱允炆说,我把抵御外敌的任务交给了诸王,可保边境安定,你尽可以放心了。朱允炆说,外敌若不安定,有诸王可以抵御;诸王若不安定,由谁来抵御?
  朱元璋沉默良久,问,那你觉得该怎么办?朱允炆答道:“用德安抚,用礼节制。不行的话,削夺他们的封地,还不行的话调去别的地方,最为严重的发兵讨伐。”朱元璋说,那也只能这样了。
  对拥兵自重的叔叔们,建文帝内心是有疑虑的。早在即位之前,他就跟身边的人商议要如何应对,即位之后便让亲信齐泰、黄子澄想办法解决。齐、黄二人认为诸王中最危险的是燕王朱棣,但要对付他师出无名。周王朱橚是朱棣同母兄弟,可以先从他下手,以削弱朱棣的力量。恰好这时朱橚有不轨的图谋,建文帝于是命人抓捕他审问,又牵连到其他王族。结果,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先后被贬斥为平民。湘王朱柏本没有罪状,因觉难以自明而自焚身死。
  朱棣原本就是极有野心之人。要不是朱标早死,他很可能会演一出“玄武门之变”。而建文帝做事手脚太慢,从抓捕朱橚到贬斥诸王为平民,已经用了一年时间,朱棣怎么可能坐以待毙?燕王府先前是元朝皇宫,深邃非常。他利用了这个条件在后院练兵、铸造军械。因为怕被人听出动静来,还特意养了许多鸭鹅作掩护。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有人告发燕王府官校所犯罪行,建文帝下诏责备了朱棣。朱棣竟称病装疯,在街上狂奔,抢别人的酒食,说话也颠三倒四的,有时在地上睡一天还不起来。建文帝的人去探望,他大夏天坐在火炉边,颤抖着说,“太冷了!”不过,这个疯没装多久。一个月后,建文帝派人去燕王府逮捕他的属官,朱棣乘势以诛杀“奸臣”齐泰、黄子澄“靖难”为名造了反。
  侄儿手软,叔父心硬
  之后两年,朱棣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屡次犯险,打赢了不少战役。但打下来的城邑,燕军一离开就又被朝廷收复了。来来去去,做的尽是无用功,能够控制的仍然不过北平、保定、永平这3个郡而已。而建文帝方面,因为没有真正懂军事的人主持部署,部队各自为战,也没能把力量汇聚起来以剿灭燕军。
  转折点出现在建文三年(1401年)。那年冬天,朱棣得到可靠消息:南京守备空虚,于是动了放弃中原、直取京城的念头。后来事实证明他找到了问题的正解。次年燕军长驱直入,迅速逼近南京。建文帝几次派人到叔叔那边去,许诺割地求和,朱棣拒不接受。他要的是位而不是地,地可割位不可割。不久,燕军攻入南京。
  令朱棣感到头痛的是,南京城破之日,皇宫起火,建文帝竟然不见了踪影。逼不得已,他只好让人从火中找出皇后的尸身,对外说是建文帝并予以厚葬。他原本并不是朱元璋的皇后马氏所生,为了挤入嫡子行列,宁可隐没亲生母亲,说自己是马皇后的第4个儿子。现在3位“胞兄”、一个亲侄都已经死了,他的继位便显得理所当然。1403年,朱棣即位,年号永乐。
  但他自此犯了疑心病。有人说建文帝是剃度之后跑了,和尚溥洽知情。他就利用别的事情作借口,羁押了溥洽十几年。此外,又专门派胡濙寻访建文帝的踪迹。胡濙“遍行天下州郡乡邑”暗中调查,从永乐五年到十四年奔波在外,母亲去世时请求回家一趟也没得到许可。永乐十七年他第二次外出调查,四年之后回朝。此时朱棣正亲征元朝残余部族,胡濙飞奔到宣府卫去汇报。朱棣原本已经睡下,听说胡濙到了,马上召入问话。等胡濙汇报完出来时已经是四更天了。
  据说,朱棣屡次派遣郑和等人下西洋,也是为了寻访建文帝踪迹。
  当初叔侄开战时,建文帝曾告诫将士:燕王和我到底还是一家人,你们跟他打仗时小心点,别使我背上杀死叔父的罪名。结果燕军兵败时,朱棣常常亲自殿后掩护其部下撤退。建文军中相顾愕然,箭都不敢射一支。但等朱棣登上皇位,他可没那么客气。不但建文帝的兄弟无一幸免,连他只有两岁的孩子也被幽禁凤阳,经过三朝,到明英宗时才放出来。已经57岁的老人了,还不能分辨牛和马。
  这是朱棣对于“到底还是一家人”的理解。
  对亲族尚且如此,异姓就更不用说了。朱棣毕竟是朱元璋的儿子,他跟侄子争夺天下可说是帝王家事。既然他已夺得皇位,建文帝的旧臣们未必有为建文帝复仇之意。假如在此时大赦天下,不深究追随建文帝的人也没什么大问题。即便要杀几个危险分子以绝后患也还可以理解,但朱棣所做的远比这过分。他不但诛灭了建文旧臣的宗族亲属,幼童婴儿也不放过,还把他们的妻女发配到教坊、浣衣局、功臣家里做奴婢。其中遭遇最悲惨的是方孝孺和景清,前者被“诛十族”,后者被灭族后,又查抄他的乡里,转相牵连,被称为“瓜蔓抄”。
  朱棣的智囊姚广孝曾请求他,攻下南京后千万不要杀方孝孺。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答应了他。大局已定之后,他派人去找方孝孺,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放声大哭,朱棣走下来劝他:先生你这是何苦,我不过是想学周公辅佐侄儿周成王当皇帝罢了。方孝孺问他,成王在哪里?朱棣说,自焚死了。方孝孺问,为什么不立他的儿子?朱棣说,当皇帝年纪太小怎么行。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他的弟弟?朱棣忍不住说,这是我们朱家的家事!
  朱棣让人把笔墨拿给方孝孺,说,这道诏书你是非写不可的!方孝孺把笔丢到了地上,边哭边骂:人可以死,诏书却绝不能写。朱棣盛怒之下命人将方孝孺分尸街头。方孝孺的妻子郑氏连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自杀,两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弟弟方孝友则和哥哥一同被杀。据说朱棣不但诛了方孝孺九族,还把他的朋友、学生算作第十族诛杀,受难者达873人。方氏亲族被尽数抄没,发配充军而死的有上千人。近两百年之后,万历皇帝宽释受此案牵连戍边者的后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一共有一千三百多人,而方孝孺已无一后人。
  做这等残暴之事,一般人会下不去手,朱棣便命心狠手辣的陈瑛去执掌都察院。陈瑛揣摩朱棣的意思,极尽诬赖、构陷之能事,诛灭了建文朝忠臣数十族,最后自己也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被冠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分尸于街头。
  建文一朝的真实记载,在永乐时尽数毁灭无遗,使后人即使想搜考也不可得。建文帝如有什么失德之处,想来朱棣绝对不会放过。他起兵的名义是建文帝无理削夺宗藩,夺得皇位之后也只是拿建文帝变乱祖宗官制来说事。削夺宗藩固然是建文帝的失策,更改官制也的确不是当务之急,但这两项都算不上是什么罪行。不过朱棣是现任天子,他说是罪就是罪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