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的八种常见失误

2019-11-08 13:34:10

1 2 3 下一页

  作者:陈秀征

  一、审题不准

  高二期末作文:语文即生活,通过对本册名家名篇的学习,你对生活、社会、人生的应该有进一步的体会和理解了,你进一步深刻认识了李白、杜甫、屈原、曹操、陶渊明、苏轼、柳永、李、李清照、归有光、张溥、龚自珍、鲁迅、罗素等,请结合时代与自己,以“与……对话”为题,创造性地谈谈你对某一名人或其文中某一话题的认识与思考,字数在800左右。

  明确限定了对话的范围“本册”(即第三册)的作者或作品中反映的问题、讨论的话题,但学生审题时断章取义,仅关注了最后的“某一名人”“某一话题”的几个词语就匆匆落笔,结果“与刘翔对话”“与比尔盖茨对话”就跑题了。

  高三期中卷以“极限”为题写文,有的学生仅理解为高度,定个高目标,努力个高方向,而忽略了“极”字,极限不是高度,而是最高度。审出“极”这个程度才能准确地立意行文,才能就“挑战极限”“人生何妨也从容”等扣题而写。

  供材料话题作文审题时,为防审题遗漏或偏离,应一字一字地读题,对关键词语(范围、性质、方向、程度,限制词、引导词、过渡词、主题词)应恶狠狠地读,并且划下来(最后别忘了再擦掉),一要弄清这些关键词的明确指向,二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重点审视话题本身的那个词或句。

  单独词语话题题目,要审视词语本身的范围、性质、方向、程度、语法结构,准确而全面地弄清词语涵义。词语组合或句子型话题,还要进一步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对立、因果、条件、承接,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

  一字一顿读,关键词弄清,

  审准两分钟,不致半场空。

  二、立意不高

  高三期末作文,以“比”为题写文。审题难度降低了,立意的选择空间大了,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越是自由开放,有的学生越是束手无策,不知往什么方向去写,或者以见题之后的初步反应为立意就匆匆行文了,导致立意肤浅、段落雷同、语段混乱、千篇一律,一动笔就使文章定在平均分以下。

  此题可写“勇于竞争”,也可写“切忌攀比”,甚至可以写“李白与杜甫比较”、两首诗歌比较、中西文化比较,写作空间很大。如何颖脱而出呢?

  首先,在话题词上附加词语,使空泛的大的话题缩小范围,如“对比”“比较”“攀比”“横比”“纵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比人气死人”等。

  其次,在发散思维、广为搜寻的基础上,比较筛选,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来立意,从而使宽泛的话题变得具体,使文章能集中火力,便于就某一较小的角度深入、具体地来写。虚题实写,大题小写。

  再次,立意的原则:求小、求新、求深。求小,即找到一个具体的较小的角度、一个较具体的现象一种较具体的问题,使文章增强针对性。求新,即写出新意,人无我有,人陈腐我新鲜,含有时代气息,符合甚至引领时代精神,显示出相当的社会意义,如不少学生写“攀比”“人比人气死人”,有个学生选择了“与自己比,日日新”的角度,再如针对当代社会人心浮躁,比吃比穿比工作工资房子车子位子孩子婊子等,提出不要盲目攀比,切忌迷失本性,这个立意就比写与同学比成绩、比穿而闹意见要有新意。求深,人肤浅幼稚我深刻成熟,人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水平低,我水平高,如上例,能显示出当代中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成熟认识,展示自我风貌、时代风采或成长困惑。强化问题意识,努力寻找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来挖掘。

  总之,立意要以生活为中心,以时代性和针对性为基本点。以时代性来求新,以针对性来求小求深。(高二期中《美容》)

  可以三三五五的同学在一起,相互提出一些话题,然后大家都谈我打算用什么材料,我打算怎么写,这样大家的材料就能够共享,思路就能够互相启发。可安排课前小演讲,时事点评交流,思维碰撞三分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