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思考

2019-11-30 18:45:59

新课程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不可能成功的。以往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唯“分数”管理
分数本来是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一个积极指标,遗憾的是,在学校管理中,它被绝对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教学工作的可怕的魔杖。教学管理重分不重人,通过规章制度、合同签订等形式往往和奖金、房子、职称、评先等显性的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师的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功利色彩,追求利益的价值取向取代了教师的事业追求。谁榨取学生的“剩余价值”(课余时间)越多,谁就可能获利越多。教师呕心沥血的光环背后是一种被管理制度同化了的分数的奴隶主义。其受害者,不仅仅是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
二、唯“规章”管理
为了对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各个学校都有一大堆的规章制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实际上,太多的细化的章程往往会把学校管理陷入一种机械教条式。只重章程不重人,教学管理变成了机械模式的检查作业、教案,在细化的章程之下,教师们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很难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研教改。这种管理貌似规范,实质捆缚了教师的手脚。殊不知,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它呼唤一种人性化的宽泛式弹性管理而非细化的机械式管理。
三、唯:“印象”管理
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平时没有深入教学实际,对教师的考察管理只凭印象不凭教学实际,一次的优劣成为该教师的终身印象,无视教师的发展和转变。有的学校领导甚至喜欢单凭一种简单的考勤制度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敬业精神。殊不知,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脑力劳动,在没有生发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之前,是隐性的,领导如果察觉感受不到,不加以保护,就会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唯“考核”管理
学校的管理体制的制定的宗旨是为了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嘉奖,而不是为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不少学校开学初就把上级行政部门的一些检查项目化为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无视学校的教学实际,进行做秀式的完成任务式管理。对于教育行政部门不切实际的检查,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并予以积极的建议,可是很多学校不敢这样做,完全唯命是从,结果是严重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如果学校上下一致把所有精力应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那么有什么精力来教学改革呢?
综上所述,以往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新课程呼唤科学公正人性化的评价管理。为此建立新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已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上级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教师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所需求的。如何建立这种多元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所有的管理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多角度多渠道的使教师获得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控,逐步使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最关键的问题。我认为要教育管理机构要构建一种多元对话制度,促使教师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自己。
一、教师和教师对话
  通过管理,我们要求培养能自我发展的老师。牛津大学有一个喝下午茶的惯例,就是学校免费为教授们提供下午茶,其目的是为了教授们有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还可以加强不同的研究领域的信息了解与整合。这种宽松的环境容易使人迸发出灵感和创造的火花。很多科学家的发明就是在那里得到了灵感。新课程强调整合教师的智慧,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这样,学校的日常教学研讨要形成一种习惯和氛围,要有学术研究的气氛。如何创造这种气氛?管理者要精心策划。笔者所在学校原来教研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教务处老师每次都非常辛苦的去等老师们签到,其结果还是有不少老师无视这种管理,请假的有,聊天的有,改作业的有。后来我们改进了管理方式,出台了“中心发言人”制教研活动,开展“课例展示”“教材研讨”“理论学习”“一周教学自我评价”等专题形式,定期进行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一周教学自我评价”要求教师写下一周来零散的、点滴的教学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把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予以同行分享。这样,在学中用,在用中思,在思中悟,教师们就能够快速的成长。
二、教师和学生的对话
  通过管理,我们要求培养真正能让学生收益的教师。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平等对话,强调师生的交流、合作。教师不仅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有个性的学习等等。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乐于与学生交朋友。如何让教师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实现渗透这些教学理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教师信箱等形式多渠道的使教师从各个角度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打造一条师生良性沟通的“绿色通道”。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讲真话,讲实话。从评教的目的、态度、语言等等方面要求学生以一个主人的身份积极参与评价。评课不是为了挑老师的刺,打击对自己曾经有过严厉责罚的老师,而是为了激励教师“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需”。经过对学生的一番事前思想教育,我们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评价,如:“老师,你的板书能不能清晰一点,这样你的可就很完美了。”“老师你的课堂很精彩,可惜有时节奏快了一点。”“老师,我们多么希望看见您美丽的笑脸。”这些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肺腑之言确实能对教师有很大的促进。我们要求培养真正能让学生收益的教师。
三、教师和管理者的对话
通过管理,我们要求培养有积极教研教改心态的老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平时深入教学一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课。以前管理人员听课总是以领导者的地位居高临下的评课:搜集、挑拣教师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以自己原有的认识水平、经验模式对教师的课堂下定论。最后来一句这是我的个人意见做总结。在课改的今天如何听课评课,显然需要改变。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转变:从评课的身份看,不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师面前,而是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让教师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改之中;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多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摆正心态,共同商量,而不是一言堂,我说了算;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如:“你认为这节课怎么样?”“你想怎样上这节课?为什么?”“备课前你为学生的学是怎样设计思路的?”“你觉得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原因是什么?”;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领导再从他们的自我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通过实践,我们明显感受到这种深入教学一线的评课,既让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放下了思想包袱,能真正敞开心扉,乐于交流。又能让老师从“领导者”那里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这对于教师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教师、学生、管理者对一个教师的促进是核心。只有施行对话,才能合作,才能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