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2019-12-03 12:22:54

1 2 下一页

  数学教学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仅仅依靠教师枯燥的讲解、机械的板书是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因此数学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和需要,而这种享受和需要不是依靠说教就能产生的,更主要的是依靠数学本身的魅力。要更好地体现这种魅力,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花很多的精力去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艺术加工,把课堂教学转化为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使学生觉得上数学课是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需要。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互相信任,在数学教学中建造—个心理相容的教学环境。

  一、需要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数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表演的过程,数学教师授课时表演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这堂课对所讲知识掌握得多少,因此,教师进入课堂时就应该把自己的一切烦恼留在门外。因为带着情绪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忧虑不振、毫无生气,教学效果必将很差;反之,数学教师若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艺术中去,给学生以信任的态度,就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数学教师决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或差,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以诚相待,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需要教师有精湛的教学技能

  数学知识的本身是枯燥的,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却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一个数学教师要想获得和学生心理相通的境界,就必须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

  数学学科有它本身的特点,即利用已学过的概念、定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我们提供了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初中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自我表现的意识很强,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显露自己,以便能引起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注意。不论他们在竞争中能否取胜,只要老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都能使他们产生快感,乐意继续努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型“数学竞赛”,着意营造一种积极的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不但不会影响课堂的气氛,反而能够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对于建造一个心理相容的教学环境是非常有利的。

  四、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牢固、熟练地掌握概念及定理,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找出规律,使学生学得轻松愈快、活泼有趣;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别的解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科学性。针对数学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进入角色,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需要数学教师从行动上树立表率,经常和学生谈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用自己诚挚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在师生共同信任、尊重、充满民主的愉快学习空间里,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