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

2019-11-02 08:02:5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聚会,而阅读教学就是以既成性文本为话题,教师、学生在“思考”这面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围绕话题而展开的聚会。那么,如何找准文本切入点,确立师生共同探究的话题成为这次聚会有无成果的关键。下面就小说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看法。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安排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对于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应考虑三个方面:首先是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明确人物、环境、和情节三要素在文中的体现;其次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提出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第三是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积累小说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小说主题的解读,要提倡理解的多样性,以此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在选择探究的切入点时,应充分考虑话题所能涵盖的多维性以及学生认知程度所能达到的层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话题:菲利普夫妇“是否可以躲开于勒”。 正方:绝对不会躲开,因为于勒是菲利普夫妇的亲兄弟;反方:坚决躲开于勒,因为菲利普夫妇有自己的苦衷。于是学生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站在各自立场展开讨论。正方自然根据通常的说法把小说的主题概括为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间的金钱关系。他们认为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之所以变化无常,完全是亲情的缺失,是因为“钱”字作怪;小说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兄弟骨肉,即使近在咫尺,也六亲不认,不就是因为没有钱吗?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反方一个学生发言:“我认为菲利普夫妇也是值得同情的。”我问:“为什么呢?”学生说:“站在菲利普夫妇的立场上看,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因为于勒的恶行,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生活被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因为贫困,菲利普夫妇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在船上遇见了穷困潦倒的于勒,该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因此,我说菲利普夫妇无可奈何,他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其实他们也是很可怜的。”我说:“说得有道理,哪个同学还能谈一谈呢?”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里,菲利普夫妇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们占有自己应得的那部分财产。正是因为没有钱,他们全家人不得不忍受贫穷拮据的生活辛酸,正如文中说‘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这样,全家人实际上是挣扎在贫困线上。他们的生活已是自顾不暇,又怎么去管于勒这样一个浪荡公子呢?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时,我对大家说:“同学们在辩论中的发言都有道理,菲利普夫妇也够可怜的。但是像菲利普夫妇这样,对落难中的亲弟弟置之不理的做法是不对的。除了正方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外,这篇小说还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这就是小说主题的多维性。”通过辩论,学生对小说的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视,探究出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情感的体验、口语的表达均得以很大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在设计小说阅读教学探究的话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小说文本和学生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的特点,选择好小说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让教师和学生在小说阅读教学这一种特殊的聚会中获得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