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改革别改过头

2019-11-30 15:36:23

高考英语改革别改过头
近日,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相继传出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江苏英语将“退出”高考;从明年起,山东将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北京英语高考分值将降低。
对于那些曾经或者正在遭受英语“折磨”的人来说,这着实是一个利好消息,将对英语学习回归理性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多年来,国人对于英语的热衷,一方面是由于国际交流的频繁、出国深造的增多使其重要性不断凸显;但另一方面,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可小视,作为一门“主考”的基础课,谁敢不重视?
于是,“英语热”在中国陷入了一个怪圈:从幼儿园到高考,从硕士到博士,再到职称评定,英语成了一道必过的关卡和门槛。无论是否有必要,都要进行英语考试,整个社会为此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我们培养出的大多都是成功的应试者,而非实用型的英语人才。比如,一些考试对于英文语法的要求,已经到了钻牛角尖的程度。
更严重的是,由于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应付英语考试上,从学生到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对国学和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弱。虽然近年来中国本土文化的日渐式微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英语地位的强势上升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最近,各省频频借高考改革之机缩减英语比重,为给“英语热”降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于这样的探索和改变,多数表示欢迎。不过,在拍手叫好的同时,还要防止矫枉过正。比如,如果让英语完全“退出”高考,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中小学不会再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学习英语。这样一来,对于那些请不起家教或上不起辅导班的贫困家庭学生来说,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平,他们有可能在将来求职、深造时因为英语上的弱势而竞争不过他人。因此,当前英语改革的重点应是适当调整比重和考核方向,强化听力和口语等实用性技能的培养力度,而非将英语学习一棍子打死。
增加保安能保医生平安?
为防止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国家卫生和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平安医院”。意见要求,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3‰的标准配备。
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并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伤害。就在10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急诊脑外科一名医生被患者及家属打至昏迷,至今仍在医院ICU救治。而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受伤28人(患者及陪护人员11名、医护人员16名、保安1名),涉及北京、黑龙江等多个省市。
伤医事件的日渐频发,使当前的“医闹”困局到了不得不破的境地。不可否认,医院安保力量增强后,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制止“医闹”事件的发生。然而,这样的举措只是治标不治本,表面上医院更平安了,医护人员更安全了,但实际上,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情绪并未得到合理的宣泄和抚慰,只是被暂时强硬地压制下来而已。一旦爆发,他们很可能选择在医院外的任何地方伤害医护人员。
从长远来看,造成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根源还在于目前我国不完善的医疗制度。只要医疗资源紧张、医疗保障欠缺的情况持续存在,医患之间就难以建立起一种良性关系。
而在目前能力范围内,除了增加保安员,我们也许还有其他选择:
比如,在适当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和压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和责任心考核,督促部分态度不好的医护人员改善服务态度;
又如,安排一些受过心理学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医院为患者家属提供一些情绪疏导方面的帮助。
另外,几乎所有的“医闹”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情绪都会经历一个累积的过程,其间他们通常也会寻求解决之道,但往往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重视。医院应该设置一个接受患者投诉的部门,对医疗纠纷进行客观、科学、及时的调查处理。
总的来说,破除“医闹”困境,宜疏不宜堵。
星巴克贵不贵由市场来说
“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这句星巴克经典的广告语为绝大多数小资所熟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能够在这家美国连锁咖啡店里喝一杯咖啡,甚至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
已成为小资生活方式一部分的星巴克,本周遭遇央视痛批。据央视报道,星巴克咖啡在中国的售价远高于其在美、英等国的售价。例如,一款354毫升拿铁咖啡,成本不足4元,但其价格在北京为27元,在孟买折合人民币14.6元,伦敦、芝加哥的售价则分别为24.25元、19.98元。
按照央视的逻辑,成本仅4元,售价却达27元,二者一对比,星巴克的咖啡果然“暴利”。而且,更严重的是,其在国外的价格竟然比国内还便宜,这明显是在搞价格歧视。
作为监督社会的媒体,央视希望为中国消费者争取一些利益,无可厚非,但央视痛批星巴克犯了常识性错误:除了咖啡的物料、人力、仓储等可视成本外,星巴克整个品牌研发、营销团队及管理层的费用等,也要分摊到每一杯咖啡中。
特别不能忽略的是,中国一线城市伴随房价一起飞涨的店铺租金。此前关闭的星巴克国贸店,其每平方米的租金超过1000元,一年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超过700万元。所以,每个喝星巴克的人,买咖啡的钱有很大比例交到了星巴克的房东手里。
更为重要的是,咖啡处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星巴克并非是因为提供垄断产品才获得畸高的价格与利润。这与中石化、中石油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其定价是中国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换句话说,咖啡馆很多,咖啡的价格随行就市,任何一位消费者都有选择星巴克之外其他咖啡馆的自由。
不得不说,央视此次批评星巴克有失专业水准。其实,星巴克从1971年创建伊始,仅用20多年的时间,即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央视如果要将星巴克作为报道对象,倒是可以探索一下人家为何能把咖啡卖得这么火,并反思一下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餐饮连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