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新意的“歇后语想像作文”

2019-11-18 16:51:39

黄亢美

广西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特级教师 黄亢美

  【阅读导语】
  这是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杭州上的一节根据歇后语进行扩展想像的作文课,教者在如何挖掘作文素材和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上是颇具特色的。

  师:今天看到大家很亲切,特别是我们这所学校,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我们六年一班的同学,一个个就像雨后的春笋——拔尖!为什么我们这所学校这么有名气?因为老师好,校长治校有方,提起我们的校长和老师,真是手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刚才我把你们的老师和校长夸了一通,我夸他们的时候,大量地使用了什么?
  生:歇后语!
  【教师的引入谈话已不是单纯的沟通情感和拉近距离,而是因地制宜地运用歇后语夸赞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为下面的作文说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板书:“歇后语”。并用幻灯打出了“手撵鸭子——呱呱叫”、“雨后春笋——拔尖”等近十个歇后语。然后让学生说自己收集到的歇后语,学生也先后说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铁公鸡——一毛不拔”等十余个歇后语。)
  师:歇后语是我们祖国语言的精髓、智慧的结晶,它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一本《歇后语大全》就有这么厚(用手比划)。今天于老师再送大家一些歇后语。
  (教师投放幻灯片,学生念读“猪鼻子插葱——装象”、“屎壳郎腾空——硬充战斗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等多个歇后语。)
  【教师先出示部分歇后语,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起到示例的作用;尔后让学生说自己收集到的歇后语,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展了课程资源,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再投示出近10个歇后语,这进一步的扩大了学生对歇后语的认识范围,也凸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在这一片段中,教学的层次性是非常清楚的,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师:很多成语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许多歇后语也具有故事性。今天,我们就用歇后语进行想像编故事。(师板书:“用——编故事”)
  (同学们自由组合编歇后语的故事,教师也与三位同学商量新编一个“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的故事。约6分钟后一些小组开始表演。)
  (一个六人小组表演“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四男生上台表演“张飞在长坂坡当阳桥大声吼——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四女生上台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学生自由地组合表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也是写作文的前奏过程。表演生动说明体会深刻,只有体会深刻才能说写具体,因此,作为想像性的作文训练,安排“表演”这一环节,不管是对表演者还是观看者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为下面的作文如何说写得生动、具体和深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师:一个个歇后语,就是一个个的故事,太生动了。想不想看老师表演呀?
  众:想!
  师:下面我和三位同学演的是“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师扮母鸡,一生扮小公鸡,一生扮黑猫警长,一生扮黄鼠狼,他们戴上头饰表演,情节有趣,惟妙惟肖……)
  师:我们演得怎么样?
  众生:好!(台下一片掌声)
  【教者与学生表演的新编故事剧“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它的意义不仅表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而且还启示学生——歇后语故事是可以“新编”的,因此,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想像能力。】
  师:同学们那么会想像,那么会演,那么会编,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把想像的歇后语故事写出来。
  (学生写作文)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相互交流,看看怎样才能修改好。这次的作文只要是个故事就合格。如果写得精彩生动就加分。我先问一下咱们班哪一位同学最不喜欢作文,一听说“作文”两个字就摇头?(两男生和一女生先后站了起来,先请一男生。)你不喜欢作文,我尽量教你作文怎么写,好吗?同学们,给点掌声。(掌声)
  【教者在这里重点指导“最不喜欢作文的同学”写作文,真正地体现了“面向差生就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新理念。】
  生:我写的作文题目是《棺材铺里偷工减料——坑死人》——这是一个干旱的年头,村里的许多人都饿死了,所以,棺材铺的生意非常好。
  师:哎呀!这话听得多顺。天旱,粮食歉收,所以死人就多;死人多了棺材铺的生意就好了。这三句话写得多好啊!接着读。
  生:棺材铺的老板想,这些人死了,我就不担心吃的了。想着想着,就嘻嘻地笑起来。
  师:好!“嘻嘻”这两个字用得很准确,偷偷地笑,这是奸笑,是得意洋洋地笑。“嘻嘻”这两个字就应当加10分。
  生:他又想,人死得再多一些,我就更不用担心穿的了。可是他又想到,如果人死得太多的话,今年天旱,哪来的那么多木材呢?想到这就烦恼起来。怎么办呢?对!如果把棺材板弄得薄一点,棺材弄得窄一点,不就可以省下很多木材了吗?(师:老板鬼点子真多,竟这么坏!)反正这坑的是别家的死人,又不是我的爹妈,管他呢,能赚到钱就行。(师:够邪的啊!)于是,这个老板做的棺材就越来越薄、越来越小了。慢慢的人们就不信任他了,过了不长的时间,他就破产了,最后,这个棺材铺的老板也饿死了。
  师:嗬!故事虽然短,但富有哲理,现代的企业家也应该读一读。这篇作文第一是有故事,第二是用词准确,第三是值得一读,给人启示。因此,应该得100分。(老师用笔在作文本上写100分)没想到吧?
  生:没想到。
  师:给点掌声!不喜欢作文的同学作文也是能得100分的。
  还有谁不喜欢作文的?你来。
  (请一女生念读作文。该生写的是《蝎子蜈蚣拜把子——毒上加毒》,说的是蝎子和蜈蚣结成“超毒二人组合”向动物们勒索钱币“Money”, 最后动物们联合起来把它们赶出了森林。老师夸赞她写的作文结局完美,情节有趣,故事完整,也给100分。)
  师:你得过100分吗?
  生:第一次。
  师:还想得第二次吗?
  生:那还得谢谢您。
  师:拿来!
  生:什么?
  师:Money
  生:下次给你Money。
  师:哈哈!好,掌声!
  【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评价如何才科学而有效,这既是评价的重点,也是评价的难点。教者在这里采用“语言激励”和“高分激励”的方式,事实证明,在激发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它的确是切实而有效的。】
  师:我们班谁的作文写得最棒?
  (同学们荐举徐越同学,他写的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故事说的是一个长得“很帅很俊”但却是白痴的富家子弟,他很喜欢玩公鸡,他爹很吝啬,就叫铁匠给他造了一只铁的,他要想拔这铁公鸡的毛当然也就“一毛不拔”了。该生在叙说中运用了“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等词语,教师夸赞他词语丰富,运用准确,判给150分。)
  【让班里作文写得最棒的同学念读作文,这既能保护优生的写作积极性,也能为中下的学生提供学习借鉴的作用。】
  师:还有哪一位写铁公鸡一毛不拔的?(请一女生)好,你来,看看她写的“铁公鸡——一毛不拔”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念读)话说在东村有一个铁匠,他打铁的手艺那是梆梆响,在西村有一个富翁,家里的钱是天天赚。
  师:一个“棒棒响”,一个“天天赚”,多对称!
  生:(念读)富翁家养了一些鸡,邻家穷没有鸡,一些孩子就拔富翁家的鸡毛做毽子。一次,被富翁发现了,哎呀,了不得呀,他就挨家挨户地要收鸡毛钱。
  师:咳,他这么富了,还去收鸡毛钱。
  生:(念读)穷人们不肯了,富翁就去东村叫来铁匠,要铁匠打了一只铁公鸡。那只铁公鸡看起来真是能迷倒万只母鸡呀。
  师:童言无忌。
  生:(念读)他把家里的鸡赶进屋子,于是大声向邻里宣布,下回要是拔鸡毛,就拔那只铁公鸡吧。邻居们都笑道:嘿,铁公鸡一毛不拔。其实这个富翁就是只铁公鸡,他老娘病了,竟然不送去医治,他想,反正人这么老了,也是要死的,还动什么手术?还不如留钱给我吃呢。
  师:你看,这个富翁多没良心啊,老娘病重了还不给治。
  生:(念读)他老娘就这样被他活活气死了。哎,这真是“铁公鸡—— 一毛不拔”呀!
  (师生都夸赞这位同学写得好,也判给她150分。)
  【有意识地让学生比较“铁公鸡——一毛不拔”AB版,这又将为同学们马上要进行的想像作文进一步地开拓了写作思路。】
  师:班里还有谁写得棒?
  生:于静。
  (师生齐鼓掌欢迎于静同学念读所写的现代版“水淹七军”的故事)
  生:(念读)话说汉未之时,蜀将关云长带领大军攻打魏国……(略)
  师:还真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再加上丰富的想象,还真成了现代版了。能有这样丰富的想像就应多加50分。(师在试卷上写上分数)
  师:觉得这次作文有意思吗?
  生:有!
  师:回去以后啊,把你们的作文认真修改,然后交给你们的老师批改,我相信你们的老师对你们作文的评价一定会比我高。
  【“我相信你们的老师对你们的评价一定会比我高”——从这句话可看出,教者始终把“高分政策”作为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方式。】

  【总评】
  综观于永正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它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如下方面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领悟:
  1、写什么——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以及教师也常常为写作材料的“无米下锅”犯难。我们知道,作文要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社会、体验生活,但是,学生进行的是习作,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都要像作家那样深入生活和实地考察,他们的写作内容更多的是一种间接的生活材料。因此,如何开拓作文资源和选择写作材料就成了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扩展想像性的作文训练中,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散文,由成语扩写成故事等是不乏其例的,而根据歇后语扩写故事则非常少见。成语蕴涵的史实多是有据可查的,而歇后语相当多的是人们根据社会生活臆想出来析解或讽喻某种生活现象的,因此,它给人想像的空间也就特别的大。于老师让同学们根据歇后语扩展想像写故事,就这点来说,真可谓另辟蹊径,颇具开创性。这也启示我们,学生的作文题材是无所不有的,只要善做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就地取材、随手拈来。
  2、怎样写——梳理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者的程序设计是颇具匠心的:认识歇后语(教师引入时有意使用歇后语、教师出示歇后语、学生自说歇后语、教师再次出示歇后语)——表演歇后语故事(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与学生组合表演)——动笔写作歇后语故事——学生念读作文和教师随机评价——最后再让学生细加修改交老师批改。这一程序的安排是很具层次性的:认识和积累歇后语是写作的基础;进行歇后语故事的表演是为了更形象地感知故事内容和情节;写作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念读作文并随机评改是“以点促面”,使其余同学能学有范例、开窍思路;最后要求同学们回家后再细加润色了再递交科任老师批改自然是“锦上添花”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的确是非常科学而有效的。
  3、如何评——评价是新课改的重点和难点,作文评价又几乎是作文教学研究的瓶颈。长期以来,作文评分几乎变成了这样的固有模式:一般60多分、良好70多分、优秀80多分,要上90分以上,那得是极品。这种评分的根据就是与成人甚至与作家相比较,如果学生的作文得90多分的话那不就可以发表甚至达到作家的水平了吗?这是不可能的!在这里,这些教师把学生习作与成人写作视为一体了,他们是用成人写作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习作水平的高低。而于永正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除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外,还采用了“高分政策”的评价方式,课堂效果证明,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然而,从教育心理学上讲,过分的表扬会滋长学生的骄傲和自满情绪。但是,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现在的问题是,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过分的程度,多数人的大拇指竖得还太少。”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现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给予“高分政策”还是可行的,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