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有“真假”之分?

2019-11-15 18:21:47

  近年,前发言人王旭明多次提出,当前语文教育需回归“语”和“文”。在11月1日的亚洲教育论坛上,王旭明再次提出,当前的“假语文”错将语文当做思想品德课、表演课,对文章思想内涵过度挖掘,偏离了语言运用的目标。

  正方

  理当突出“语”和“文”

  语文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教学科目,不过是一门工具学科,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国人掌握基本的认字、发音、写字、审美与创作。可是,越来越多的“深挖中心思想”让语文脱离了学科工具的层面,而变成了教育工具。不妨来看看语文课本中那些已被揭穿的“谎言”:爱迪生不光是发明家,还是外科手术家;邱少云身带手榴弹、爆破筒,还能在火海里树立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这些所谓的正能量故事,都是王旭明所讲的远离“真语文”的课文。

  此外,近些年来,为了达到某种中心思想的正确,大量优秀的课文也被删了。比如,鲁迅的一些杂文以及《水浒传》里的章节几乎被删光,就连《背影》也因为文中的横穿马路行为违章、不符合正确的中心思想,也被删了。固然,任何国家的语文教材都需要与时俱进,但被正确的中心思想左右的语文教材,也确实淡化了学科教育的本质,也污名化了一些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让“真语文”回归,不仅要让语文课文回归文学价值,还要让我们的基层教师都明白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王传涛教师

  反方

  没思想的语文更可怕

  确实,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不能只为了挖掘思想而学习。那么语文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语言文字课”?果真如此,那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就成了一碗白开水。

  王旭明举了一个例子:就《斑羚飞度》来说,老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老斑羚牺牲自己来成全小斑羚飞跃悬崖的这种无私、伟大的母爱上,这样讲解,就偏离了教学规律。那么我想请问,如果让王旭明来当教师,如何讲解这篇课文?仅仅告诉孩子们这篇课文有多少生字生词的好句需要学会?

  语文的最大魅力是什么?就是用语言文字来创作有思想意境,或传播科学道理的文章。任何人的写作,都不可能只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当然,语文挖掘中心思想,不应该走极端。我们不能为了教育孩子,就把中心思想“挖地三尺”,非要生硬地去牵连。但是,在语文课上,我们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语言的运用,也要让他们通过文章懂得常识,明白事理。如果只是研究语言、学习生字,还需要寒窗苦读10年吗?

  是的,我们确实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但是这门课已经沦落成了什么,想必王先生本人也是知道的。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之下,思想品德课也仅仅是个摆设。好在还有语文补缺。(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