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文化概念的理解

2019-11-24 07:20:04

  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物理学史料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然而在直接从事《物理学史》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时,又会发现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流于一般层次上,教学容易蜕变成科普、讲故事;如追求深度,一定意义上教学又容易变为对在各专业学科如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及“四大力学”中若干知识的某种重复。而且,在物理专业的学生看来,物理学史课程和其它课程明显不同:如果他需要,他可以比较轻松地自学物理学史,尤其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教授物理学史课的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什么?物理学史的教学应如何定位、究竟应以什么为宗旨?更直接的问题是:物理学史这门课程的主要作用和主要教学目的究竟是什么?

  鉴于物理学在培养学生世界观、科学观和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现在的高等教育要求多数专业的大学生都要学习一定程度的物理知识。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如果“茫然不知原子的组成、进化论和宇宙起源,在现代社会中等于智力残疾。” 然而物理教育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巨大教育作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世界范围的对传统物理教育的反思十分深刻:“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物理,那么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大多数的未来公民的兴趣和需要上,而不是放在进一步学习物理而成为物理学家或工程师的少数精英分子身上。如果物理教育是为了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那就应该重视物理学家的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技术上的应用;应该重视物理学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历史;应当重视蕴含于我们文化中的物理学方法;应当重视物理学家这个专业群体的特点,如支持、贡献社会的方式等等。”

  这一反思,印证了本文作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识:物理学史的教学一定要以贯彻宣传物理文化为主线,物理学史与物理文化必须互相交溶:没有物理史料,讲物理文化是空谈;不渗透物理文化,只一味介绍物理学史料是舍本求末、画龙而不点睛,容易失去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那么,什么是物理文化?

  开始几乎是本能地觉得物理文化一词应该是最能表达本人意识中统帅物理学史教学的核心概念。但当仔细思索究竟什么是物理文化时才知道这是一个并不太容易明确内涵的概念。终于找到了两篇相关文献:文献是摘译的国外两位专家的访谈,虽然名为《物理文化》,其实只是泛泛地讨论了几个科学文化话题,并没有明确什么是物理文化;文献[3]的作者主要是借用一些学者对一般文化的界定方法来给物理文化下定义。这种定义方法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仅限于此将大大限制对物理文化特殊性的认识,而每一种特殊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即体现在其特殊性上。进一步研读了大量有关文化方面的著作,了解到文化一词有近200个定义,是一个还颇有争议的概念。虽然在概念上关于文化可以说尚无定论,但在今天的现实中,几乎在凡是人类的活动的领域都有相应的文化之说: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足球文化……也正是受这种现实的影响本书作者才萌生物理文化这个当时还不能明确定义的概念的,并坚信,虽然人们对物理文化的认识还不透彻,物理文化应该是存在的、有意义的,不过是有待进一步明确的。因为正如同贝尔纳说科学是一种建制一样,物理学也是一种建制,是科学建制的子建制,有那么多人在从事物理活动或做着直接与物理相关的事情,应该有与他们相关的独特文化。

  从本质上说,人类的任何文化都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等诸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应地,文化的类别也无外乎物质型、行为型和纯精神型几个方面。物理文化也不能例外。然而有的学者如美国的菲利普?巴格比,虽承认文化包含了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但更强调“文化就是一个特殊种类的行为的规则”[4],明确排斥文化的物质因素,认为“人工制品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只是因为含有制作和使用它的人们的行为。这里不需要把物质客体作为一个范畴包括进文化,以致使我们关于文化的概念变混”。与他相反,马林诺夫斯基则认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分成基本的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器物和习惯形成了文化的两大方面——物质的和精神的。器物和习惯是不能缺一的,它们是互相形成及相互决定的。”“人的物质设备:举凡器物,房屋,船只,工具以及武器,都是文化中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一个方面。它们决定了文化的水准,它们决定了工作的效率。”“物质文化需要一相配部分……这部分是包括着种种知识,包括着道德上,精神上及经济上的价值体系,包含着社会组织的方式,及最后,并非最次要的,包含着语言,这些我们可以总称作精神方面的文化。”

  本文无意深入探讨前人关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的定义也无意为文化概念下一个新的定义,只是经过长期的揣摩后并受前两位外国学者的启发认为,物理文化应该具备广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以物理学工作者为中心、为创造源、为实践者而向人类社会辐射的一种文化,它集中体现为物理学家的思想及思维模式、情感模式、行为习惯、价值标准、工作方法等等。还包括以体现、表达物理思想、物理知识为目的的物质载体,或以物理探索为目的的仪器设备。物理文化绝对不能拒绝物质方面的体现形式。离开了物质基础,不仅物理学的有些思想难以表现,而且整个物理学都会成为玄学,当然也不会有我们力求反映的今天的丰富的物理文化。而且,在古代尤其在中国古代,有些物理概念物理知识虽没有明确表述,但在那时制造的器物上却有实实在在的明确应用。因此研究那时人们的物理认识与物理知识必须依靠作为那时唯一可靠的物理知识载体的这类器物。但是,对于文化中的物质因素,我们的确需要慎重对待。如简单地将物质设备列为物理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就会陷入很难将物理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分开来的窘境。因为任何物质设备一方面往往都很难说其没有以某些物理原理为依据、没有体现物理原理,而另一方面任何物质设备一般也不是除物理知识物理原理外它就再无其它内涵。没有单纯的只包含物理知识物理思想的器物。如果不对器物作一定限定,器物的其他工艺的制造的材料的……内涵就会将物理文化与其他文化混为一体。正出于此种考虑,本书作者认为物理文化中的物质因素必须局限于以体现表达物理思想、物理知识为目的的物质载体或以探索物理知识为目的的物理仪器设备范围之内。一件器物是否属于物理文化的物质因素,不取决于这件器物本身,关键在于看使用它的目的是什么,只当具有明确的某种物理目的时,它才隶属物理文化范畴。这一点至关重要。认识到这一点就能较容易地在物理文化的物质因素与一般物质器物之间设定一个边界。至于物理文化的精神因素,它就蕴涵在已有的物理知识、物理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之中,也存在于物理人(物理学家等与物理学关系紧密的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为世界观、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及思想感情等等。至于沟通物理文化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行为因素,就是展示物理人的特殊内涵特殊气质的其工作生活活动本身。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物理人也首先是一个自然人,因此还应该强调的是体现他们的物理文化的思想及思维模式、情感模式、行为习惯、价值标准、工作方法等等,实际是指由于物理学的影响而得以强化进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部分。比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物理学家,他一定更加关注他的理论依据或实验结果等的可靠性,不能象有些行业的人们那样可以较多加入个人的因素。久而久之,这种关注就会成为他的性格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因素。有人可能会说,有些大物理学家的心理、情感、性格以及兴趣特点是自幼即有的,因此后天的专业对他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应该在一定意义上承认这种事实的存在,但是不能忘记,物理学家的心理、情感等等虽然特殊,但仍然是以自然人的相关基本人性为基础的。一个少年如果更多地具备这种特殊性,就表现为他更有物理的天赋,但他要真正成为一个物理学家,他无疑必须要学习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对他的心理、情感、性格等将会有进一步影响进一步的强化,最终体现为他的丰富的物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