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和卤素灯

2019-11-16 16:33:14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白炽灯,也就是传统的电灯。众所周知,它是由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在120年后的今天,我们制造白炽灯的方法实际上仍在沿用爱迪生发明的技术。白炽灯的中。已发光体是用金属钨拉制的灯丝,这种材料最可贵的特点是其熔点很高,即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固态。事实上,一只点亮的白炽灯的灯丝温度高达3000℃。正是由于炽热的灯丝产生了光辐射,才使电灯发出了明亮的光芒。因为在高温下一些钨原子会蒸发成气体,并在灯泡的玻璃表面上沉积,使灯泡变黑,所以白炽灯都被造成“大腹便便”的外型,这是为了使沉积下来的钨原子能在一个比较大的表面上弥散开。否则的话,灯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熏黑了。由于灯丝在不断地被气化,所以会逐渐变细,直至最后断开,这时一只灯泡的寿命也就结束了。

  灯泡是这样造出来的

  20世纪初,制作一个玻璃灯泡需用时4小时,今天则用不了10分钟。多亏了这台机器。它将压缩空气吹进一个液态玻璃细条中,细条因此膨胀,形成一个圆圆的灯泡。

  在所有用电的照明灯具中,白炽灯的效率是最低的,它所消耗的电能只有很小的部分,即12%-18%可转化为光能,而其余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至于照明时间,这种电灯的使用寿命通常不会超过1000小时。在这一点上,卤素灯就比一般的白炽灯要长很多。卤素灯的外形一般都是一个细小的石英玻璃管,和白炽灯相比,其特殊性就在于钨丝可以“自我再生”。实际上,在这种灯的灯丝和玻璃外壳中充有一些卤族元素,如碘和溴。当灯丝发热时,钨原子被蒸发向玻璃管壁方向移动。在它们接近玻璃管时,钨蒸气被“冷却”到大约800℃并和卤素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卤化钨(碘化钨、溴化钨)。卤化钨向玻璃管移动,又落到被腐蚀的灯丝上。因为卤化钨很不稳定,遇热后就会分解成卤素蒸气和钨,这样钨又在灯丝上沉积下来,弥补了被蒸发的部分。如此循环,灯丝的使用寿命就会延长很多。所以,卤素灯的灯丝就可以做的相对较小,灯体也很小巧。卤素灯一般用在需要光线集中照射的地方,比如用于写字台或居室局部的照明。

  看看灯泡的“表现”:

  大图是德国欧司朗公司的一位研究员正站在一台名叫“乌布里希特球”的巨大仪器中。这台仪器是用来测量灯泡亮度的。右上图是激光对一只灯泡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灯泡内所含气体的状况,并确定灯的寿命。右下图为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一只灯泡同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