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知识形象化

2019-12-08 12:33:55

  有一位学者要编辑一本著作,他苦思冥想了很久,终于完成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学者对此非常自信,他相信这将是一本吸引众多孩子目光的书。

  一日,他年幼的侄子看到这本书,学者原以为侄子马上会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或者让他听。但是,小男孩看了一会儿后,睁着疑惑的眼睛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学者非常惊讶,这是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可是侄子的兴趣显然并不高。正在学者无比沮丧的时候,他的侄子突然惊奇的叫道:“叔叔你看,这些地方好像动物。”当学者顺着孩子指的方向看去时,他惊奇地发现,孩子指的是一幅地图,而地图中很多国家的形状就如同各种动物的形状。

  有了这个惊奇的发现,学者的心情很快就被高兴所替代。侄子一句无心的话,让他重新审视起自己的作品。是的,对于儿童来说。这些知识太深奥了,他们需要更多形象的知识,而不是所谓的高谈阔论。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者对这部作品重新进行了修改,加入了大量的插图,给抽象的知识赋予了更多形象的表现形式。最后,这本书不仅孩子喜欢看,就连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学者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杨·阿姆斯·。翻开他的著作,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原来知识可以如此多彩!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也正是由于他这种重视知识形象化的理论,最后使他写出了那本著名的畅销书—《世界图解》,又名《图画中见到的世界》。

  人的学习过程是从具体事务开始学习的,就像我们不是先学会动物的概念,再来学动物类下狗、猫这样的动物。而是先通过狗、猫这些动物,归纳其行为与特性,然后再将它们归类为动物。对于学生来讲,光让他们干巴巴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会让他们的认知产生冲突,引起他们的心理排斥反应,进而厌学。

  形象化的知识总能给人带来吸引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这样的知识形态。认为,人类思维可以分为三种: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并建议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可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学生起到的作用多么重要。

  抽象化就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种。例如苹果、香蕉、鸭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而这个水果就是一个抽象的知识概念。

  抽象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理论中较简单的概念,让人们能够控制其过程或以综观的角度来了解许多特定的事态。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这种形态让抽象知识变得很难理解和记忆

  抽象的知识会加大学生的认知难度,教师将抽象知识以形态化的状态呈现出来,在教学中就会使教师授课轻松,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快乐还给学生,通过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原本生硬而又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行趣味教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形象和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他们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不仅会更加乐意学习,这种快乐的体验也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犹如幼儿园一般,让学生流连忘返、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