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地安吉出土保存完整的楚文化墓

2019-12-06 19:20:41

5月13日,安吉县天子湖镇上马山地区一座楚文化墓重见天日。这是我省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楚文化墓之一。文物专家表示,古墓对研究战国晚期历史以及楚人东扩现象提供了第一手完整的资料。同时,安吉也为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先进行考古勘探挖掘,树立了良好榜样。  挖掘 一座保存完好的楚文化古墓  古墓的挖掘从4月下旬就开始了。  到5月13日,经过考古人员的抢救性挖掘,古墓基本被清理了出来。从外观看,棺木保存较好,棺椁内出现铜镜、木俑等随葬品,另外还有一张完整的竹席。通过测量,该墓内椁长3.1米,宽2.03米。  “根据随葬品及棺椁等判断,该古墓年代约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是典型的楚文化墓葬。”现场参与清理挖掘工作的考古人员表示,该处古墓并未被盗过,虽经两千年时间的洗礼,棺椁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品也保存较好。经初步鉴定和统计,出土文物28件,包括漆木器、盒、卮、奁、耳杯、鼎、钫等。  “墓葬随葬了鼎、盒、豆、钫各3件,按照周礼来说,墓主人可能相当于士一级的贵族,属于等级比较低的贵族。”  价值 为研究战国晚期历史提供资料  在现场负责清理挖掘工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正标教授认为,这座古墓的最大价值在于棺椁、随葬品包括墓刻等都保存完整,为研究战国晚期历史以及楚人东扩现象,提供了第一手完整资料。  “安吉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以及楚国之间的兵家必争区域,也是秦时鄣郡郡治所在。本来安吉应是越文化的中心区域,但因为楚人灭了越国,占领了越地后,强势的楚文化对当地影响逐渐加强。”  田正标称,该古墓的发掘,不仅对于研究楚国墓葬制度具有很大研究价值,也为研究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文化风俗、乡村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古墓所在位置离安吉古城仅3.5公里,是当时城址外围集中墓葬的地方,我们已在古城附近发掘了500多座古墓葬,通过对这些古墓的挖掘,给研究安吉古城历史文化带来了巨大帮助。”  思考 考古和建设如何实现双赢  古墓的顺利发掘,也让田正标看到了另一个希望。  依据我省相关规定,我省所有3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施工项目,必须得到文物部门出具的鉴定书才能开工。这些大型建设工程包括水库、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开发区等。  但事实上,一般情况下,建设方对考古队并不十分欢迎,留给考古队员们调查、勘探的时间往往少得可怜。  “其实,建设和考古之间的矛盾不仅可以调和,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双赢。”在安吉考古长达6年的田正标,就见证了当地考古与建设之间的双赢。“我们对天子湖镇上马山一带进行抢救性挖掘,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出土了数千件文物,现在安吉博物馆展出的多数文物都是上马山出土的。如今,考古发掘对地方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  田正标表示,希望安吉考古的收获能给其他地方树立榜样。“考古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历史记载的局限,有很多东西书中无记载。所以,大型项目建设前先考古是硬性规定。毕竟,文物一旦损毁了,就再也不可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