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效备课策略的探究和认识

2019-10-06 07:28: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理念也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的低效和无效的行为,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并没有实施科学合理的备课,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也严重制约了历史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和反思高中历史有效备课,使其能在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中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这对促进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追求历史学科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有效的课前准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转变传统观念,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不打无准备之战,如果把它比作一场精彩的“战争”,那么教师在课前要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主要是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课前的准备。  一、转变观念,追求高效  思想是变革的先导,要改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低效和无效的现象,教师首先要摒弃的是旧的课程和教学的观念,重新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建立适应有效教学的观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过去以教材为“本”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历史课程观,要能真正理解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它对指导历史有效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作用,“学科教学有效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教的法则,而是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究竟有怎样的价值。”  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人文性价值,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门考前背背记记的学科,也不是一门供人们茶余饭后高谈阔论的学科,它侧重于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维启迪和人文关怀,高中的历史教学不是仅仅为了学生的高考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新的课程观,摒弃传统的教材观。除此之外,还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积极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立足学生,服务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活动,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达成不可能由教师个人独自完成,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其教学必然是盲目、无效的,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首先要确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发展情况,必须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教学上有所偏重, 以实现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出色地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  “有效的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学生自我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建构者。”为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等, 确定学生历史学习的原有基础和历史学习的现实需要, 为学生找准学习的起点, 保障学生有效的。  笔者所在的高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学习历史大都为了应付考试,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历史课是“副科”,这样的消极、被动的态度也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面对我校的实际学情,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引导学生抛弃固有的旧观念,通过生动鲜活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  为改变学生学习能力弱和学习兴趣不高的教学困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他们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实际困难和想法,我课前大多都会设计一些学案内容,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把握好每课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学习,了解课程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去思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写历史收获笔记,通过批阅学生的收获笔记,及时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洞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视角,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三、依托教材,深掘教材  课程资源是保证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要素,不仅包括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还包括创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俗的说既包括教材、参考书,也包括教学场所、教师和学生。期中历史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历史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整合历史教材,有效挖掘历史课程资源。  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信息。首先要整体上把握好教材的基本结构。历史新教材是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专题体系编写的,,打破了过去按编年体顺序编写教材的习惯,教师要能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基本结构,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其次,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历史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和正文材料,这些都属于显性知识,除此之外,每课课前的导言,课文中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课后的的学习延伸也包含了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利用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注意整合好教材内容,由于高中历史教材在编写时打破了传统的年代发展顺序,而以专题的形式编排,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能灵活的处理和整合教材。  四、选择方法,合理运用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也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方式,但笔者认为教学方式的选择不能盲目跟风,要有选择的一定依据和要求,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不管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关键要实现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树立整体的观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选择。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最优的效果,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或套路,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其次,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思想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效的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它是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合理,有效的备课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历史教育价值的发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方面精心研磨、深刻领悟,提高自己的教学层次与教学水平,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