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第六专题:"胡言论语"出味儿

2019-10-04 15:12:41

1 2 3 下一页

  作者:森呵

  【名师开讲】

  “把哲学弄成图画书,把思想弄成人生格言,把诗弄成粗浅的哲理和警句,把大师经典弄成长篇电视连续剧,把文化泛化到衣食住行甚至庖厨与茅厕。”有人这样总结快餐时代的文化特征。

  这个世界变化之快,转动之捷,生活之阔,破碎之“微”,不以我们意志转移而客观存在着。

  快速的生活节奏逼仄了我们的生活时空,快餐的文化氛围枯竭了我们的思想源泉。被钉在狭窄时空里的我们,该怎样找寻黑暗的光明,丰沛浅薄的大脑,滋润渐枯的灵魂?

  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命题:我们该怎样去建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本质上,人是精神动物,有精神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思想生长的需要。人之降生于自然,在身体生长的同时,与其匹配的便是思想的生长,它是人类在生物圈里最根本的“族群特征”,是人类具有智慧、灵性,产生无限可能和无穷创造力的源泉。

  思想会随着经历、阅历而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的过程毕竟缓慢。提前透支,提前支取思想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在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从这个角度讲,读书就是‘读脑’,读别人的脑子,进而丰富砥砺自己的脑子,加速人的成熟。

  丰富思想的方法除了阅读,还有写作。如果说阅读是思想的输入与整合,写作则是思想的输出与外显。从这个角度看,作文是思想的承载,也是思想的表达。

  作文训练要有意识地创造丰富思想和表达思想的机会。

  这个世界太大,学校生活太窄,心灵空间太仄,我们不妨巧借《读者》“言论”栏目,偷窥世间万象,打望人间生活,找寻可能富于营养的“精神方便面”。

  喜欢阅读《读者》的同学不会陌生她的“言论”栏目。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栏目:荟萃着丰富的生活,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存在着精粹的言语形式。阅读那些或诙谐调侃,或睿智机敏,或比喻排比的精彩语句及点评,不啻为分享一场思想的盛宴,酣畅淋漓,快意无比。

  这是一个具有写作训练价值的栏目:欣赏言论、点评言论、感悟言论,发酵言论,那是一道思想的风景线。组合言论、联想言论、撰写言论,言论创造,那是一道生活的丰富大餐。

  2012年4月,我带领学生游览“言论”这一道绚丽的风景:

  搜集阅读言论,尝试写一点感悟文字,可随心所欲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一句话精要点评,可联系生活观察感受阐释言论深刻的生活内涵。

  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几则言论,借助网络和书籍阅读,深入了解涉及的相关生活,围绕言论看生活,尝试创造性写作。

  尝试创造几则自己的言论,可依据生活,可溯源课本,可感悟经历和自我成长。

  【课堂实例】

  走近《读者》“言论”

  1.请你猜猜

  有这样一本杂志:

  它是13亿中国人的心灵鸡汤,饱含真善美维生素和励志蛋白质;它是和谐社会里的最和谐音符,让读者看到世间朴素的美好,品味平常生活的滋味,珍惜手头拥有的一切,激发勤奋工作的斗志。它是有益的知识,也是生活的哲学。它是情感的慰藉,也是力量的源泉。这本杂志和它维系的心灵,一直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必备的道德营养和精神营养。

  它是:《读者》。

  《读者》有这样一个栏目:

  它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微园,世间万象,总会在这里粉墨登场;

  它是一个思想沙龙,睿智思想,幽默智慧,都会聚集这里,来一场针砭现实,启迪智慧的交锋。

  它还是一个语言博物馆,精粹的、调侃的,历史的、现实的,古典的、通俗的,凡所应有的语言,无不荟萃这一地方,阅读就如分享一次语言的盛宴。

  请你猜一猜,这是《读者》杂志的哪个栏目?

  谜底:《读者》“言论”

  2.推荐激趣

  朗读老师自撰《读者》“言论”栏目广告语:

  这里有一个启蒙思想的导师,这里有一道风光旎旖的风景,这里是一个打望现实的窗口,这里是一个品味语言的殿堂。

  《读者》“言论”欢迎您。

  欢迎您驻足欣赏,欢迎您流连品读,欢迎您徜徉遐想,欢迎您静心思索。

  朗读老师自撰《读者》“言论”栏目素描:

  “只言片论”看世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只言片语里,有世间万象,有光怪陆离,有现实影像,有梦里花开,有人间胜景,有智慧生存。

  3.“言论”欣赏

  第一则:

  有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了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猪就跳下去,拿了绳子的一头,说现在可以了!猫哭了,哭得很幸福。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任志强微博段子“猫和猪是好朋友”

  第二则: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鲁迅《经验》1933年

  第三则:

  走众人都选择的老路是最安全的,然而经常会遇到交通堵塞。

  ——生活悟语。

  第四则:

  以前经常听到昆虫迷、植物迷、数学迷;现在只听到电脑迷、网络迷、财迷。

  ——职业趋向模糊并偏于单一的“迷失”现象,在近日举办的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论坛上引发忧虑。

  第五则:

  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研究生是软卧,本科是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最火微博

  4.“言论”点评

  选择一则“言论”进行一句话点评,交流。

  老师点评示例:

  第一则点评:当每一的人都变得精致了,这个世界离毁灭就不远了!

  第二则点评:冷漠地围观与无赖地诬陷是社会的同一种病——不再善良。

  第三则点评:对我们而言,不创新,必死无疑。

  第四则点评:在“钱途”的金碧辉煌中,我们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昆虫、植物,甚至数学。

  第五则点评:妙极了的比喻,一心为着那张文凭求学的,最后的命运是注定了的——被那张纸抛弃。

  5.示例“研究”

  从网上搜索或者查阅《读者》杂志,摘抄感兴趣的言论,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

  研究专题举例:

  示例一:

  “言论”中国

  摘几则“言论”,粗线条勾勒当下中国的轮廓,不妨设置一个真实场景,以主持人抛出话题引到嘉宾讨论的方式,嘉宾发言全为读者“言论”上的简短语言,从不同省会领域反映当下中国的特征。

  示例二:

  “胡言论语”

  言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