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两要两不要”启示

2019-09-24 09:12:32

  题记:在分析点评一篇论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两要两不要”高中物理教学启示。笔者认为,“两要两不要”教学启示尽管立足物理教学而言,但是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现在把“两要两不要”启示粘贴于此,以飨博友、网友、特别是一线教师,也期待大家的点评!

  在教学中出现疑惑,并不足为奇;而且在疑惑中追思,要么使描述语言更严谨规范,要么增进了对物理本质内涵的意会。思考起来,可以得出如下几点教学启示:

  1.不要拘泥于特定物理现象的描述,而要注重物理规律的理解或顿悟。

  与西方物理教学比较而言,我国物理教学非常注重语言描述的严谨性。追求严谨性,本没有错,但是在教学中倾注于现象、概念、规律的语言描述的传授,将无形中忽视了物理概念、规律所揭示的物理本质的理解,这未免本末倒置了。超、失重作为一种现象,我们无需过多地纠结于超、失重概念本身,而应该把它置于牛顿运动定律框架下去理解,从而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会。新课标教材,把超、失重作为一个小情景材料置入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之中,编者大概具有相类似的教学理念。《剖析》反思了物理教学中的“二级结论”迷途问题,殊不知自身也陷入了同样的迷途中。笔者在超、失重现象的教学中,不再侧重超、失重现象的概念学习,而把重心放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失重现象之数学逻辑推理上。

  2.不要把教科书的有关表述捧为金科玉律。

  在一线教学中存在令人畏惧的思维束缚——教科书即使错了也是对的。这样的思维观念至今都广泛存在。《剖析》一文也在字里行间都显露这一点。“现行人教版教材……做出了这样的表述……;但是,有不少教参和教辅中出现了……”暗含这样的意思:教科书、教参和教辅有着本质不同的地位;“更何况教材并没有这一表述”更是显示作者对教科书权威性的敬畏。笔者认为,无论教科书,还是教参和教辅,都不应该捧为金科玉律,一线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应该相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剖析》之所以坚持定义法判断超、失重的“科学性”,正是奉行了教科书权威表述不容质疑的“隐性原则”。

  3.要明确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明确它们的内涵,即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及有关属性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明确它们的外延,即反映事物对象的范围及适用条件。明确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既有利于对已知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也有利于探索新的概念、规律。例如经典力学适用条件是宏观低速,突破宏观范围,则进入了量子力学的范畴;突破低速条件,则进入相对论物理的范畴。同样地,明确超、失重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更好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甚至有利于初步认识相对论知识。

  4.要鼓励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且勇于自我释疑。

  与西方学生比较而言,我国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之所以落后,原因在于未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没有大胆质疑的勇气;能够大胆质疑的,没有自我释疑的底气。教师以教科书等教材为权威;学生以教师为权威,这种权威意识大大地束缚了师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勇于打破教科书的权威性,善于独立思考;而且要鼓励学生不以教师为权威,敢于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坚持以上“两要两不要”启示,才能使得教学焕发活气,激发师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呈现出创造与创新的思维火花。

  来源:姚铎俟教育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