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21 19:32:42

1 2 下一页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行动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功利性研究、一般性的交流和结果性的反思以及表面性的改进等,教师应克服“功利性”研究的思想,培养合作意识,加强反思实践能力的培养,扩大教师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行动研究;新课程;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几乎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怎样改变教学方法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教师的行动研究。然而,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已无法满足广大教师的要求,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教育研究理念,以解决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行动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内涵《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把行动研究定义为:“由社会情景(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性研究。”
  
  教师行动研究以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题材,重视与校外专家的合作伙伴关系,重视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与改进,重视反思,重视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修正的过程。教师行动研究强调以工作在一线的基层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针对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不佳,或出现其他问题,就要再进行诊断和分析,进一步制定订修改方案,进行再实施和再评估,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完成理论的提升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
  
  (二)教师行动研究的特点
  
  1.问题性。教师行动研究就是在研究者、实际工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合作下,从现实环境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研究解决,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质量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行动研究是一种以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埃利奥特在《什么是学校中的行动研究》一文中强调指出:“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各学科分支中的‘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育决策者、校长和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行动研究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新课程中教学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体验。
  
  2.合作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行动研究一方面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提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系统的反思,注重与专业研究者一起探讨自己工作过程中的新环境和新问题。另一方面强调与研究者和行动者以及专业研究者的合作,倡导专业研究者深入现场,同实践者合作研究所面临的教育实践问题,从而使实际的工作过程变成一个研究的过程,使研究的过程变成一个理性的过程。教师通过与校外专业研究者的合作,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容易为教师所接受,使他们更好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
  
  3.反思性。教师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它也非常重视反思过程,并注重把反思的结果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即在专业研究者的帮助下,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参与研究,并以一种新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将研究和行动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4.改进性。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行动的质量,改进和提升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改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性的见解,从而指导和推进教育与教学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问题。教师行动研究以其研究性、实践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教师对行动研究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在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行动研究并非基于问题性的研究,而带有较大的功利性
  
  教师行动研究的目的是问题的改善与解决,但许多基层教师在开展行动研究时,对于问题解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一方面,有些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时,在认识和行为上存在着偏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开展课题研究并不是为了工作需要,更不是为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而是为了完成学校的“硬”性任务,或者是为了评定职称和竞聘上岗而进行的功利性研究。还有些人把参与课题研究当成一种负担,甚至四处找关系发表论文,这种功利性行为很难产生物化成果,也不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而是为了求得理想的研究效果而随意编造数据,或是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采取选择性的态度,从而使研究过程受到扭曲。对于这些现象,个别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不仅不对教师的这些行为予以制止,甚至还愿意支付大量的费用鼓励教师去获得某些科研机构的奖励,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质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