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高考解题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9-10-04 11:59:18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四种能力。因此,要搞好学科教学工作,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恋”——喜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才能有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老师,让学生喜欢学科。“既然大家都要仰头和你说话,请给他们一个仰视你的理由。”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理由,让他们“恋”上老师,爱上。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有差异,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博览群书,可以赢得学生崇拜;心存宽容,可以让学生感动;以身作则,可以树立良好形象;关爱学生,可以缔结感情纽带;处事公道,可以取得学生信任;多才多艺,可以换取学生喜爱;风趣幽默,可以带给学生欢乐等等。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形成个人的风格与魅力,就能够赢得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课。

  如果是这样,带来的就不只是更强的教育能量和更高的教育效果,更有学生快乐的学习心情和我们快乐的工作心情,享受学习,享受工作。

  二、“念”——阅读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里的“念”是指认真阅读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脱离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时,关注教材也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有些试题就是选择教材中的材料,一些设问也直接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如2008年江苏卷中这样的选择题有5道,2009年江苏卷中这样的选择题有8道。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课本,重视基础。当然,重视基础并不意味着死读书,知识要记忆,更要理解、归纳。

  三、“联”——联系

  (一)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

  1.知识梳理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例如,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时,先要把握这一单元的三个核心词,即货币、价格、消费。然后再“微观”,把握各板块的主干知识。如消费的主干知识包括: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把握各个主干知识的具体内容。

  2.知识体系的建构要打破课、单元的限制,它应该是前后衔接(单一课程模块之间的贯穿)的、也应该是左右逢源(不同课程模块之间的贯通)的。例如,复习《经济生活》宏观调控时,就可以挖掘它与《生活》中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依法行政等,《生活与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等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这是思想课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高考的要求。我的具体做法是:

  1.坚持在平时。平时的课堂教学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应坚持教学生活化,将鲜活的生活内容及时引入课堂,既可以增强课堂活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寒假后的第一节课我没有直接复习课本知识,而是和学生聊聊寒假见闻,谈谈过年趣事,然后通过问题慢慢引入课本学习: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过年”。这一文化活动中蕴含哪些文化生活道理?再如元宵节第二天上课请学生思考:低碳时代是否还应该继续举办元宵节灯会等等。

  2.集中于专题。在高考复习中适当开展时事热点的专题复习,精选时事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经济角度谈意义、角度谈依据、哲学角度谈做法等等。通过热点专题复习,训练提高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判断、阐述、探究、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四、“练”——训练

  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训练,训练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精选典型题目。训练的效果不取决于训练的数量,而在于是否组织了优质的教学内容。不能有“做一遍总比不做强”的错误思想。选题要准确、典型,多选近年高考题和模拟题。

  2.切实抓好讲评。讲评一定要善于借题发挥,不能就题讲题。例如,我在讲评我市期末调研考试36题“小明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在指出了问题,明确了答案,总结了方法之后,我追问学生:在哲学部分,类似这种“怎样做……”的问法还可能有哪些?此问一出,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立即开始读书、讨论、交流。我们不必在乎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关键是学生积极参与了,认真思考了,思路展开了。通过这么一个问题,整个哲学教材无形中又复习了一遍。事实上后来学生也提出了很多不错的问题,如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怎样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等等。

  3.同类整合归纳,专题训练。这里的同类有两种情况:一是内容相同,即试题考查的知识相同。如在复习《经济生活》“商品价值量”有关知识时,经常在练习中碰到相关计算题,虽然学生会背课本中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点,但在解决此类计算题时仍然觉得困难,也就是知识的运用能力还不强,后来我就将各地考题中出现的试题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类,然后进行专题讲解,专题训练,实践证明,效果不错。从那以后,再碰到有关问题,学生不再害怕,不少人是驾轻就熟,手到擒来。二是形式相同,如图表题、漫画题等,也包括试题的设问方式相同,如意义型、体现型、措施型、评析型、启示型等等。我们应该对每一种题型都进行解题方法与规律的训练和指导,通过典型例题分析,掌握答题思路与技巧,以解剖麻雀的方法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炼”——锤炼

  1.平时练习当高考。两层含义,一是指让学生树立一种思想,把做练习题同做高考题一样,端正态度,认真对待,从而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过多过滥,要坚持少而精。第二是指教师要认真批改,不能简单地划“√”或“×”,也不能随便写个“优良差”等,而要给出分值,划出得分点,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得分了,为什么得分;哪些内容不得分,为什么没有分。

  2.推敲、修改答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答案也是改出来的(此处针对主观题)。平时练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认真修改,仔细推敲,使得自己的答案更严谨,更科学,更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3.学生编制试题、答案。“教师说得再好远不如学生做得好”,通过学生自主命题可以让学生懂得审题的重要,学会揣摩命题人的意图,识破命题陷阱。而编制主观题答案则可以强化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是本人对培养学生高考能力的一点思考和做法。最后用卢梭的一句名言作为文章的结尾:“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