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化运用材料解决议论文写作难题

2019-11-05 20:47:18

作者:周丽燕
  
  如果说是所阐述的道理构筑了议论文的骨架,那么支撑观点的事例材料则丰满了议论文的血肉。都说“文章一枝花,全靠例当家”,而诸多学生的习作,往往多是架空分析的空头大话,致使文章成了缺少事例、材料佐证的“空头议论”。或者先提出一个观点,然后罗列一大堆事例,直接得出结论,这种“以叙代议”的写法也是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一大通病。这样的文章,哪来论证的深度,语言的灵动?
  
  其实,在使用事例材料论证观点时,我们可以情景化运用论述材料,即在围绕话题或论题的前提下,根据所用材料和所涉及的人物(对象),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组织一些符合人物(对象)特定情感的意象来营造意境,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场景中加以形象化、细节化的描述,使人物在场景中鲜活起来,从而使议论文的语言更灵动,意蕴更深刻。
  
  具体做法是,改变抽象直白地“说”材料的方式,借助对材料中的人(对象)的言、行、神等的细节描绘呈现出具体情景,让读者不单单是“懂了”,而是“看见了”“听到了”“明白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下面结合学生习作——话题作文“肩膀”中的几段文字——具体探讨“情景化运用材料”的三个原则。
  
  文段一:女娲用肩膀担起五色石,她肩负起了为暴雨中的生命创造一方晴空的责任。于是,她燃起了熊熊烈火,任滚滚浓烟暗淡她明亮的双眸,任红热炭火灼伤她细嫩的肌肤。她义无反顾地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五色石飞向倾斜的天柱。
  
  此例中为了让“女娲”的形象更丰满,让她的精神更可感,作者通过对她补天行为的情景再现,将这位女神从天地混沌之初拉到了我们眼前,赋予她“形”和“神”,而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她的行为和精神。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作者也没有随便发挥,比如写女娲造人等事例,而是紧扣主题“肩膀”写其用柔弱肩膀扛起“补天”重任。而与此主题无关的则一律舍去。这样,我们就可以概括出“情景化运用材料”的两个原则:①突出主旨处多想象,大胆创设具体可感的情景,以服务主题;②与主旨无关处切勿滥想象,用语要概括。
  
  文段二:当别的孩子一心“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学写字、算术,接我爹爹的店”等个人功利而读书时,年幼的周恩来却执意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
  
  于是我们看到,在林立的大刀长矛前,在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愤怒的呼喊声里,那定要让“中华崛起”的周恩来目光深邃,面容坚毅。我们看到,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在枪弹呼啸声里,那定要让“中华崛起”的周恩来把头昂得更高,拳头握得更紧;我们更可看到,在“雄鸡一唱天下白”之后,那定要让“中华崛起”的周恩来殚精竭虑,眉头紧蹙,而脚步却迈得愈加坚定从容。只为肩膀上的这份责任,尽其一生恪尽职守,而他的名字也因此流芳百世。
  
  上述文字借助刻画人物神情、行动方面的细节,真切地呈现了人物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由此可得出情景化运用材料的最后一个原则:③情景细节化,突出主旨更有力。
  
  情景化运用材料往往是通过仔细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等,用近乎白描的笔法赋予事例立体式的情景,也就是让材料中的人、事、景从字面上立体起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人物丰富深刻的内心,最后循着作者设定的思维轨迹,作出与作者一样的判断。这种立体情景再现法,好处便是化熟旧为新奇,比概括式叙例更加形象、生动、直观,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以及心灵的震撼,从而使材料成为作文中表达主旨的“重磅炸弹”,更见思维的深度。同时,此法还可以使行文更灵动,增添文学的意味和诗意,而这恰恰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途径之一。(来源:《语文报·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