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一课的理论探究

2019-12-06 22:52:22

  平面镜一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关于平面镜的特点;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成像特点,并对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

  第二课时是习题课,是纯粹的讲习题,还是通过串起一条主线解决一类问题?在对课时作业本中的习题经过分析后,设计了以“成像作图”为主线的理论分析课。

  (一)根据成像特点,在正确位置画出像或平面镜,解决像、物间距离、大小等问题:

  1.将一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前,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点光源s/的像。

  2.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的像A'B'

  3.训练:课时作业本:P56-5 P57-13 P65-11 (2) (3)

  4.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

  5.其他几个应用问题

  (二)潜望镜成像

  用作图法画出人眼所见的物体的像。(二次成像,要求有点高,两学生上黑板一道完成),最后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且高度下降了——即与人眼在同一水平线上。

  (三)若玻璃没有与桌面垂直,成的像在哪?

  1.P67-23,并要求画出玻璃板倾斜放置时物体成像的位置。

  2.联系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

  (四)运动物体像的移动

  P59-10 葛宇杰提出了方法,此时不需要老师多讲,相信学生已经进入状态。只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用数学知识加以证明,这是今天探究课中不完整的一块。

  (五)转动镜子像的移动

  P59-12 陶宇田自有妙招,在葛的基础上再作变化。

  (六)若用厚玻璃来观察成像,会有几个像?

  用夸张的方法显示出厚玻璃,通过作图明确为什么要选3mm的玻璃而不用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