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两主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2019-11-16 11:52:47

  深化教育改革,目的在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在教学中实施“两主”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克服应试者的弊端,切实落实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宗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落实这一宗旨,教育教学工作自然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尽量多掌握知识为己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逐步培养学生想思考、会思考、勤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作风。下面就四个方面来依次说明: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产生求知欲

  上课的铃声虽然把学生带到课堂上,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立即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要使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欢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爱数学,并在教学中充满联想、色彩及声音,才有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而积极地思考问题,达到最终解决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生动形象优美、精确、干净利落地讲述,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及新颖性融为一体。例如在初一讲述两个两位数乘法时,可以这样去创设情境:

  1、先板书152=___,让学生回答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答对。接着写出252=___,352=___,452=___,552=___……来让学生很快说出结果,学生感到困难。

  2、我抓住时机地说:现在请同学们换成其它两个两位数相乘,当这两个两位数首位相同末位相加得10时,能直接读出结果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起来讲,我一一作出判断,并经过验证,所有结果都完全正确,学生疑惑地望着我,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

  3、我及时解释,并不是老师“神”,而是掌握了它的规律。这个规律即特殊的两位数乘法规律,你想掌握这个规律吗?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它。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强烈地好奇、探究的欲望,使他们认真听起课来。

  二、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及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丰富地感知材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源泉,从动作到表象,再由表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接受比较快,让他们动手操作可以让他们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建立清晰鲜明的表象,完成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应用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还应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做到眼脑口手多种感官相结合,既能激发求知欲,又能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内化,同时由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抽象东西具体化,复杂东西简单化,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搭桥、铺路、培植“生长点”引导学生思考

  学在于思,思在于启,教师的启应根据教学不同阶段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尽量减少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差距,还要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避免学生思考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初中教学法具有系统性、联系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生长点”上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新旧知识形成网络。例如,在教学中,学习“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时,提问:(1)怎样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2)将异分母分式加减,这样就将异分母分式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加减。

  四、类比发挥、深化意识、促进学生思考

  数学教学法中,类比发挥既能拓宽学生思路,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性和连锁性思考,习题之多有“题海”之称,怎么办呢?应该看到一些题目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围绕一个例题做了相当数量的习题之后,应当认真地把这些题目整理一下,想一想属于哪一类,在思路和方法上又属于哪一类,经过一番比较,就可以进行分类,使自己的眼界一下子从特殊上升到一般,再见到类似的同类题目,可以迅速解决。例如:甲、乙两人来修理一台机器,甲独做需用12天完成,乙独需20天,问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将此题变换,可改为行程应用题,及甲从A地到B地需8小时,乙从A地到B地需6小时,现两人自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乙两人经几小时相遇?让学生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同速度、时间、路程进行联想。思考出解题方法。

  以上四个方面,均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想思考、会思考、勤思考,应是长期应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因此,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应把素质教育变为现实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加深入地贯彻到“两主”教学中去。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