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之猜读法

2019-11-11 15:05:51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文意理解与把握,而文意的理解与把握,很大程度依赖于猜读。所谓猜读,实际上就是语境阅读,即依据上下文,确定某些词句的意义。下面举此次期中考试所考查的文言文来分析。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这篇短文,算是浅易文言文,只有一处难点,这就是第二段中的“猜忍”一词。如何理解呢?
  
  先将第一句搁置不译,译本段后面内容。后面的内容如下: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辞退了他。
  
  由后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起之为人,猜忍人也”这一句是全段的首括句,概括如下几件事:
  
  一是别人笑话他,他就杀,杀了30多人。
  
  二是母亲过世,也不回卫国祭悼。
  
  三是杀掉妻子,谋求将军职位。
  
  这几件事,其共同点,就是表现了吴起的残忍。
  
  第一件事,还表现了他的猜疑心重。
  
  综合思考,“猜忍”当是“猜疑残忍”的意思。
  
  文言猜读,大可以突破语段文意理解难点,小可解决句子理解难点。如下面两句: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此句中的“与”如何理解呢。我们需要关注如下背景: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杀害自己的妻子,就是为了摆脱与齐国的关系,“与”是“亲近、依附”的意思,合译为“亲附”。
  
  2、鲁卒以为将。
  
  这一句中的“卒”,我们有可能译为“士兵”,但若我们注意“鲁欲将吴起”一句中的“欲”字,就可推知“以为将”是结果,“欲”只是意图。从而确定“卒”当讲为“终于”“最终”。
  
  猜读,不仅是文言文阅读中疏通文意的聪明办法,也是分析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如对下面分析的判断:
  
  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这一判断,其归因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只需要回到原段中,读读如下文字就知答案。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猜读,作为文言文阅读的一项重要能力,要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练习,形成习惯,久而久之,语境意识加浓,语感能力增强,文言文阅读自然会有“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