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王大绩指导高考写作: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2019-08-26 08:58:09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如何?作文会或应出什么题目?会或应在什么范围,顺应什么形势,以什么样式命题?考生需要相应地准备哪类材料,明了哪些哲理,选择哪种体裁……这样的考前猜测,每一年都上演,每一年都成为全国考生和老师的关注焦点。然而,王大绩老师却认为,考前的猜测和事后的品评都是无谓的,因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实质其实是不命题,生活的感悟可以适用于所有命题。高考作文备考的重点在于:及早明确应考作文的主攻题材,积累材料、深入感悟、反复锤炼……

  新浪网教育频道特别邀请了高考名师王大绩做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畅谈高考作文高分秘密。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如何?作文会或应出什么题目?会或应在什么范围,顺应什么形势,以什么样式命题?考生需要相应地准备哪类材料,明了哪些哲理,选择哪种体裁……

  新浪网教育频道特别今天邀请了高考名师王大绩做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畅谈高考作文高分秘密。欢迎广大考生参与交流。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提问。先请王老师自我介绍一下吧。

  王大绩:我就是北京的语文老师,现在已经不教课了,另外从90年代开始就参加了阅卷工作。


  写作文的材料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积累

  网友:老师你好,我写作文的时候有例子、有内容不知道如何组成一篇好文章。

  王大绩:这种情况很多同学来说是普遍的,我想这位同学的例子和内容可能是为考试准备的,未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一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发自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可能是从某种复习资料或者材料大全上临时拿来的资料,这种事情没有感情也没有兴趣很难写出一篇生动、活泼的作文,实际上高考作文和生活中很多东西有非常类似的东西,必须植根于自己的生活,这位同学从自己的切身想想究竟哪方面是自己熟悉的生活,那应该是这方面,例子和内容是现成的,而不是专门收罗来的。

  这个生活不是狭隘认为的一天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24小时这点吃饭睡觉的生活,除了个人人生经历之外包括社会生活,包括我们的见识都是在我们的生活范围中,这都是我们的生活。打一个比方高考作文题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应该是种植在自己熟悉生活中,是一定能够扎根、发芽、结果的。有的同学高考作文之所以不能有生机,很可能是没有植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土地。也许是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土地里缺乏感悟,比如喜欢足球,天天踢球,只熟悉球星,如果这位同学以足球为窗口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这是能够种植自己高考作文题具有丰富、养料的这盆土,就一定能生长出高考作文的一抹绿色。

  网友:现在的高考新作都是议论文,其他文体不能写吗?为什么写了不能得高分?

  王大绩:从阅卷实际来看不是以文体为判断,除了某些限制了要求写议论文,要求从这个方面衡量,如果没有限制的话,唯一的标准是不是好文章,在发展等级上能够在一个方面非常突出,或者在两个方面比较突出这是决定作文高分与否的标准,不是以文体决定的。

  至于说高考加作文的议论文,这种现象可能在考场上,同学们议论文的比较多,另外同学们在高中阶段也习惯于议论文。就议论文来说最好不要写成过于沉闷、过于严肃的文章,毕竟是考场上千字内的小文章也要有鲜活、生动的色彩。

  网友:提不提倡写诗歌类的文章。

  王大绩:如果有限制是不能写的。当然如果没有限制也是可以写的,高考语文考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通过不同文章题材展示的都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另类作文就是说和同学们最熟悉的比较传统风格的文章有一种差异,实际上另类作文评判的标准也仍然是好与坏,而不是说是另类或者不是另类,一般性的文章写好了当然可以得高分,另类文章写不好也不能得高分,另类文章写好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赏识当然可以得高分。所以得高分不是哪一种文体或者哪一种语言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的就是好与不好。

  网友:高考时有散文稳妥还是写议论文稳妥。

  王大绩:这个选材和内容一样要写自己熟悉的,自己考前写习惯的,现在我们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在半年多的时间自己练好的题材。散文写好了当然好,就稳妥,议论文写好了,当然也好了,也很稳妥,就是擅长于什么。

  我记得同学们写过的一篇作文矛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他特别欣赏“麦浪”一词,“若不是妙手偶得,必定是千锤百炼的名句”,妙手怎么偶得,妙手之所以也是靠千锤百炼,所以如果认准一种文章题材的样式专心去练也是必要的。但是也要变通,如果某省某地题变了题材怎么办?所以需要我们变通。

  我觉得主要是选择一个方向,专项练习,这大概是从初中、高一、高二打好基础,各种文章题材都有一个扎实的题材,高三的时候应该形成自己的个性空间,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专门练习。打一个比也许不尽恰当,比如6月7号是高考,假如我们6月7号参加奥运会,总要知道要参加田径游泳,还是术业有专攻,无论是文章的结构还是题材都鼓励和允许同学们有专攻。

 主持人:有些同学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喜欢揭露社会阴暗面,写作文是非一定要从正确写吗?还是分析问题一定要有个度。

  王大绩:社会阴暗面真的那么多,另外同学生活在学校的环境中、父母的关爱之下,内心应该是光明更多,光明是我们的主旋律,可能有些同学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容易对光明的东西反而比较迟钝,往往对阴暗的东西非常敏锐,这不能说不好,这表明一个同学内心非常纯净,容不得阴暗的东西。但是同学们也应该关注一下生活中温暖的东西,比如一个孩子在家里天天受到父母的关爱,他可能觉得理所当然,哪怕父母有一句话伤了他,他可能就要离家出走,这可能是同学们认识上的偏差。我们生活中无论个人经历、社会生活的某种缺点当然也可以揭示,但是揭示的时候首先要站在一个希望社会进步、希望未来美好、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蒸蒸日上,应该建立在一个光明的角度上揭示。

  例如今年看到的一篇辽宁省的作文题《今年花盛去年红》,是歌颂进步的,有的人批评这个题目不好是逼着中学生歌功颂德。其实我们说米卢就是今年花盛去年红,这句话原来出自欧阳修的词,词里说今年花盛去年红,可惜去年花更好,原来用于歌颂茫然现在用来歌颂进步是一个进步,其实也可以带来花儿不实,花儿是红,但是没有果实。我们看到一篇文章就是写的形容工程,形象工程确实很红火,但是劳民伤财,但是是建立光明的基础上,希望社会没有这些弊端,我们同学考场上的作文主旋律应该是放在正面上揭示。

  主持人:其实也那一段学习心里的一个反映,学生时代光明的东西更多。

  王大绩:我们整个社会都希望孩子们内心充满阳光,我们也尽力使他们生活充满阳光,但是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既然有阳光必然有阴影,我们还是更多的关注阳光,就是阴影也是因为有阳光才出现的。

  网友:我要是想写好作文是平时看一些名家的习作还是看一些专门的话题材料比较好?

  王大绩:我觉得什么都好,没有不好,甚至有同学问我老师我把现代汉语辞典都背下来有用吗?这肯定有用。问题是有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准备高考不只是艺术品质和聪明才智的竞争更是效率的竞争,我们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更高的效用是最好的。所以同学认识好自己熟悉的生活专门准备是很必要的。至于说在初中时代、高一、高二时代或者进入大学以后再更广泛的涉猎当然很好,但是高三的时候只有半年的时间要做那么多事情还是尽可能珍惜时间,让它发挥更高的效率。

  网友:王老师能说一下写话题作文怎样找到切入口吗?

  王大绩:话题作文是以一个引子来引入,就这个话题进行发挥。这个切入点有一个提示的故事或者提示语,之所以是提示语就是有一种启发,启发我们找到切入口的一个目的。另外还是前面说的那个话,如果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是有充分的准备,自己准备好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盆土,在里面充分的浇水和施肥,就把这个话题种在花盆自己就好了。

  我有一个学生去年参加高考,他特别喜欢柳宗元,他读了很多诗歌,大概父母在晚餐的时候也和他聊柳宗元,这个孩子高二时候作文就尽量写柳宗元,高考这篇作文他根本不用思考,任何话题都写柳宗元,一定会写好,他去年高考作文是满分。

  网友:我找到了写作话题,但是写着写着面就大了,有点跑题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王大绩:我觉得作文应该是海阔天空,但是同学们也要知道一句话,就是形散而神而不散。写文章用什么材料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表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表述,但是自己心里的主心骨不能丢。同学们生活中谈什么事情不会吧自己的主心骨丢掉,比如想父母给自己买一双鞋肯定会例出很多例子,心里里很清楚就是想得到这双鞋,所以同学们写作文也要时刻想着这个话题,你是为引发这个题目的看法举的例子。就好象风筝一样无论飞的多高总有一根线,这根线是牵动着作文的题目,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点,毕竟是应试作文。

  网友:需要研究疑问几届的作文题目吗?如果需要的话应该如何研究。

  王大绩:可以这样,如果按照我前面说的准备作文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接受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例如我准备写这个方面的题材内容就拿以前的作文题试试看能否写好。还可以举一个例子,例如在2003年高考北京考场我们阅卷出一个满分作文《十个海子的复活》,当时的标题是转折,他写了一个副标题,这个同学是师大附中的,他特别喜欢海子,语文老师知道他的爱好,就把海子的全部诗歌推荐给他,他的语文老师给他一个忠告,我们现在读海子不是读着玩儿,要以海子为镜子、感悟人生,所以日记中他多次记下自己的考试,模拟考试二月到五月,大概十篇模拟考试的文章,无论什么标题他都写海子。我想同学们也可以借鉴这一点,他这篇文章写了一千多字,但是一个字的涂抹都没有,这就是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感悟,在作文题中让它生长出鲜活的绿色。同学们也可以尝试,假如要写这个范围就想想以前的作文题怎么写的,以前的作文题写了,明年6月7号我要面对那个题目当然没有问题,同样可以写的很好。

  主持人:主要是培养平时的这一盆土。

  王大绩:这里面是浇水和施肥,能不能催生出鲜活的生机,立足于生活实际的文章关键于水和肥,对于同学来说最难的是感悟,绝没有同学没有生活的,谁都是一天24小时过的,只不过这种生活、那种生活不同而已。现在我们看到有的作家写的回忆录,都觉得人家的少年时代那么丰富多彩,现在自己的生活这么平淡无味,实际都一样,只是高尔基、王朔他们对自己的童年有感悟,当我们有了自己的阅历后再回味自己的童年也会同样生机盎然。有一句话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就和我们生活中的感悟一样,只要自己真切的体会后才会有感悟。所以同学们最后要集中精力,只有在自己熟悉生活中最容易形成感悟,我们不能提一个喷壶到沙漠中浇水,但是浇好自己的一盆土还是可以的。

  网友:看过一些专家、作家写的文章多强调于多读书、多读报,读报对于写作真的很重要吗?

  王大绩:这是前面说的一个问题,肯定没有没用的,肯定都有用,关键是什么时候酝酿成熟,能够使得这颗种子长出来。我前面也说过,不可能在广袤的田野我们都浇水,有一种说法是大语文观这是老师的理想,其实按理说真的多读书、多读报,世上的人没有一个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晓的,我们说陈岑、高士、王维、孟浩然都是田园诗人都写自己的熟悉的生活,金庸、古龙写武侠,孙犁、赵树理写农村,我们如果请他们换一个位置,请赵树理写武侠,请金庸到农村住下让他写《小二黑结婚》想想怎么样,在多方面的涉猎后要走上自己的一条路,金庸迈进了武侠这条路,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这样。一个同学形成生活感悟的一个方面,最容易的只有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如果不熟悉的生活得来的都是别人的东西,不能和他的成长经历结合在一起。我们把应试的目的怎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从作文这个领域来说,大概这是最好的方法。

  网友:老师你好给材料作文的命运会怎样?材料对内容到底有怎样的约束作用?

  王大绩:材料命题是99年以前高考中比较盛行的,盛行若干年的文章命题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为了制约考场上出现那些抄袭的现象或者是宿构,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弊端,必须让同学从给出材料中读懂,从里提取出材料的观点以及自己选材的方向、立意的方向,就使得作文的考试受到了阅读能力的极大制约。首先要把给的材料读懂,但是毕竟是写作考试,至于阅读能力,试卷中有阅读题,但是写作题的成败首先受制于阅读能力时就不能把分成多层次看待同学。另外也极大限制和束缚同学发散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给同学们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划题命题形式,这两年标题命题开始回归,比如北京的包容、说安,这两个字印到试卷上了标题命题,很多同学在标题下面拟了副标题例如前面说到的转折,副标题十个海子的复活,完全又进入话题,是一样的。

  05年有两份试题是材料命题,一个是湖北题、一个是福建题。材料命题和以前不一样,以前的材料命题打一个比方好比一个靶子要求你必须射中靶心,但是今年不是这种要求,你打靶子什么位置是一样的,这个靶子是非常宽的,所以跑题的情况变得很少。

  网友:比如把关于写生命写成了关于写生活的,算不算跑题。

  王大绩:如果只单一谈生活但是是跑题,但是生命和生活也不是没有关系,如果谈生活时也点到生命,谈到生活、生命的关系也不算跑题。这里我讲一下审题的问题,审题可能是同学最忌讳的,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发挥由于审题失误造成作文的全盘皆输确实非常冤枉。所以有的老师只要讲作文必讲审题。审题真的那么难吗?我们实事求是考虑一下审题是怎么造成的。跑题未必是审题失误造成的。当然需要审题。比如刚才说生命不同于生活、诚信不同于诚实、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遭遇挫折难免产生痛苦,这个题目不是让你谈产生与否是让你谈放大与否。今年湖南的题是跑的体验,而不是跑的体会。我想高三同学包括这位网友难道对生活、生命分不清楚吗?对体验、体会分不清楚吗?其实审题上对于同学们绝没有多大难度,为什么很多同学跑题。跑题不一定是审题问题,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这是一个作文题目,所用的作文材料是什么?作文材料不能解释和支撑这个题目,二者出现了断裂、不和谐这是跑题。如果问题的软肋不是在选题上而是材料上,比如材料不是来自于生活,而是来自材料大全的话可能和题目要求出现不符合的地方就不知道怎么写了,这样就很容易跑题。问题不在于审题而在于选材不恰当,这更坚定我们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在这个方面把作文题的种子种到里面去,跑题的危险可能极大的降低。

  主持人:就是不能牵强附会。

  王大绩:往往是临时背了几个故事,零星一点材料,根本不理解,没有和他的整个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相前面说的那个同学,他是那么熟悉海子、熟悉海子的诗歌,海子的评论,拿什么题考他都不会跑题的,无论写什么他都可以写海子。

  网友:我们老师说记叙文、议论文是实用文体,小说、散文是文学题材。

  王大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主要以文字的表述方式为分界和小说、散文不冲突,写篇散文同样可以是议论文,只要为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可以。说一篇议论文是不是一篇散文。这是不同的角度来分,比如我们说萝卜,可以说大萝卜、小萝卜、青萝卜、红萝卜,实际上这里面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是一种文章题材分类的。老师说的这种实用文体,大概是应用文,例如书信、日记,但是真正考场上出现的书信、日记也不是真正的应用文。什么叫应用文,我们互相之间通一封信叫应用文,用在考场就是文艺性的杂文,文艺性的杂文能不能是记叙文,能不能是议论文,必须冰心写的寄小读者,当然不是真正的书信,是一种优美的抒情散文,说是记叙文吗?它是互相交叉的或者是以不同的角度,大萝卜可能是红萝卜也可能是青萝卜,小萝卜也可能是红萝卜,是这样分开的。即使写议论文,写书信或者日记当然都可以了,只是日记的形式。比如前面的例子十个海子的复活,是那个孩子的日记,他是把自己的日记搬到考场,日记是议论文、说明文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就在日记中说明一个事物的原理、道理同样是可以的。

  网友:我觉得像北京卷的说安,由于给的限制少,自己反而不会写了,原来的材料总能给人一种启发,说安怎么写呢?

  王大绩:其实这个题目中有明确的说明,“安”是一个语素,一个字,可以用它组成很多词比如正面的安定、安稳、安详,反面的安于现状,我们可以赞扬前者、可以向往崇敬前者,可以反思后者,可以鞭挞后者,当然还可以有很多其他角度。这个题目出的很巧妙,而不是说安后面加一个横线,那么可能就会变成“说安得海”,这就有一个毛病,这个题目是让说“安”,所以考试中没有一个同学选择这条荒谬的问题。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的角度比如说“说安得广厦千万间”,有一篇文章就是从安得广厦千万件开始,这也是很好的角度,所以这个题目给的非常宽,同学们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提示语来进行,提示语里面可能有某种指向,可能有正面的、反面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要写的角度。还是这个意思,如果进考场前已经准备好自己熟悉的这盆土了,我只能把这颗种子种到里面,实际上很快就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方向,比如说刘翔站在奥运会跑道就是为跑110米栏的,我觉得这大概是一种不太恰当的比喻,也许能启发同学们的某种想法。

  主持人:其实还是平时锻炼的作用。

  网友:王老师你的文章写的很好,请问这是你老师引导的结果还是自己的天赋使然。

  王大绩:这不好说了,我的文章写的好,一个是小时候,如果说早一些,初中时候作文并不好,我记得小学时候写一些文章是父亲给我写,大概是初一暑假,没有事儿的看了一篇散文集,那个里面的文章让我眼界大开,后来写作能力提高了。后来写作能力提高了因为高考的时候政审不合格,不能上大学到农场后来又劳改,劳改就发牢骚、写诗后来又写检查、交待问题,这些都是极大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交待问题又得交待,又得认罪,又不能被抓住把柄,所以生活到处都是练习写作的天地。语文的课堂不只是45分钟,其他学科知识的源泉是课堂,只有作文知识能力的源泉是生活,一个人可能不热爱学习,但是不可能不热爱生活,所以韩寒厌恶中学学生能成为作家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生活是我们广阔的天地,我们应该在生活中选择自己的脉搏。

  主持人:请老师预测一下以后作文的命题趋势好吗?

  王大绩:预测也可以,现在处在一个自我命题多元化的情况下,我相信真正最成熟的题目还是考试中心的题目,它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命题历史,它对考试的规律、考生群体、对作文考试的使命是最清醒。其他省市的命题中心也会尊重考试中心的命题经验,可能有一些地方会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例如北京今年是唯一一个限制写议论文的题目,像湖南也限制了文章题材,但是限制的是议论文或记叙文,这等于是没有限制,因为同学们写说明文的太少,写《跑的体验》,无论是议论或者记叙文,所以等于没有限制题材。北京限制题材的一个主要取向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同学可能在中学教学中缺乏对基础文体的重视,因为高考考话题作文,所以现在恨不得初一的小孩就开始写话题命题,打基础文理奠定的时候就界定了,变成了我们的话题写成了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另外可能要限制考场上抄袭和宿构的现象,但是界定的时候不能那么严格的界定什么是议论文、什么是记叙文本来说不太清楚。我记得阅卷前老师检测了很多作文最后认定没有文体上的不恰当,只要稍加注意就没有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要符合语文的界定。这个题目必须是普式性的,能让几十万甚至全国青少年都可以来写,绝不可能一个作文题是男孩可以写、女孩不能写,城市可以写、农村不能写,不能有这样一个偏狭的题目,不能这样刁难和为难同学们。正因为这样我们猜测明年作文是什么命题意义就不大,既然这些题都非常开阔就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分解不开。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今年全国题有三个题目,大概是十几个省考这三个题目,其中一个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我们可以想世界上有多少事儿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我对有的同学提问的回答也是出乎某些同学的出人意料但是他也会想情理之中。像说奥运会花落谁家?当罗格说出伦敦的时候现场掌声欢呼一片,但是第二天论文爆炸案,好象是出人意料但是一想也是情理之中。我们打开报纸基本上都是意料之中和情理之中的事儿。无论是北京还是伦敦举办奥运会,在中国在英国在奥运历史上都它的位置和价值。伦敦爆炸案在人类反斗争中也它的价值,这就变成了另外一个题了。第三个问题是忘记和铭记,一件事情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就值得我们铭记,例如热爱体育的人,我们都会铭记北京奥运会,都会铭记伦敦奥运会,都会铭记住反恐主义的斗争。但是有的还得忘记,例如得劝慰一下死伤者的亲属,我们还是化悲痛为力量,这又是谈忘记和铭记了。实际这些题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山东题“双赢的智慧”,一件事儿能双赢可能是出人意料但是又是在情理之中,能双赢就是在历史中有现实价值和意义。大陆访问实现良好党半个世纪后的握手,这是双赢,又在情理之中,当然有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价值和位置,就值得我们铭记。相逢一笑闽恩仇,这本身也是忘记。所有题基本都是这样,既然都适合中学生写作,我们往往关注于题目差异的一面,差异的一面实际是很表面的,往往忽略很本质、很基本的一面。有点像文综和理综的考试,物理和化学怎么结合,三块钢板物理、化学、生物,我们还是更应该关注题目的共同属性。

 主持人:就是不能固执于题目本身。老师为了方便网友们的练习能推荐几本教材吗?

  王大绩:现在市面上这方面的书也很多,我自己最熟的当然是我自己写的书,例如近三年我写了三本书都是类似的思想,2003年是高等教育社出版的,同学们可以从网上搜索到,去年和今年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个发行量是居排行榜前列的,今年的出的书是《王大绩精讲作文高分一招鲜》,这个名字不是我起的,我也不太喜欢这个名字,可能好记吧,如果大家愿意可以看看,这个书里系统的阐述了我的想法。另外我们选择了2005年全国16套题目中的所有作文都是很优秀的文章,我们做了详细的旁批,既是很好的材料同时也可以阅读,对于那篇作文怎么读可以从旁批中领略,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迁移,利用这篇同学写的作文怎么变成另外的作文,当然这个迁移也是很片面,如果同学自己迁移就会更得心应手,因为那是他自己熟悉的一盆土,我们只受那篇表现出的文句进行迁移,我想他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

  主持人:有时候看别人对一篇文章的评价自己也会从中有一些感受。

  王大绩:主要是为了备考需要给同学们指明了一种高效率把作文规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一本书。

  网友:我们老师说举例子特别是贯穿全文的例子最好不要举现代作家。

  王大绩:不能这样看,现代作家如果举好当然好,举不好当然很糟糕,古代也一样,古代要举错了,举坏了也不行。怎么举好、说好、用好是最关键的。但是你说那种特别偏僻,就是某种想法是很多人很难理解的,我们同学们还是谨慎一点选用比较好。毕竟这篇作文送到哪位阅卷老师的眼下是不一定的,让更多老师认可它的成功才有保证。有时候写作文要想怎么写出色、写好,往往不太想它的卖点,如果这个产品做的很漂亮,只是在屋里自己欣赏,外边没有人欣赏它可能成功的机会很少,所以还得关注一下阅卷老师群体中的共同爱好,他们平时赞赏什么,这一点同学们都会很清楚的。

  网友:我平时写作不错,经常被评为范文,但是考试的时候写作没有感觉,这种情况如何克服。

  王大绩:平时写作写的是熟悉的生活,发挥是真情实感,考试时候按命题要求所写,受到命题表面的局限和约束,实际上考试不命题是难以想象的,必须得命题,但是命题有各种形式,这位同学的问题可以用我们刚才开的药方解决。怎么把这个题目和平时写作文一样种到自己熟悉的生活里,只要注意扣题围绕题目,注意这个风筝不要放飞了,让这根线越明朗越好,而不是别人看不见的线。比如南京有一个同学是国际华语作文的一等奖获得者,但是高考作文她得了25分,我们仔细一看也没有跑题,但是阅卷老师阅卷时是大规模、快速的进行的,你必须让老师短时间的发现你是围绕这个题目来写的。有的同学问这样行吗?那样行吗?你既然意识到,当然做的越稳妥越好。就是一个花瓶我们一定要放在最稳定的地方,不要让它有危险,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主持人:马上就要考试了,请王大绩老师最后说几句吧。

  王大绩:在所有考试中没有任何题目像作文这样分数这么高,作文这个题目是无可匹敌的题目,其他题目得了高分无非是过眼云烟,而高考作文得了满分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光荣,人生能有几回过,希望同学们在作文的准备中选择正确的方向,另外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向着高分作文和满分作文顶峰攀登。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这么精彩的指导,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