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写指导之“深入剖析,揭示心态”

2019-11-25 07:38:08

莫家泉
  
  深入剖析,揭示心态,就是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和表现,来涉足其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和主观意图,并对其进行理解,进行分析,明确原因,解剖心态,揭示实质。这种心理描写,始终以作者为主动,通过作者的笔触来展示。这种方法的特点,一是可以触及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而心理内容比较丰富;二是具有逻辑性,便于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给人的感觉是深刻的,令人可信的,实实在在的。这种方法,常常含有议论的成分,对人物具有评价的意义,因而有一定的难度。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实施角度来看,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通过作者剖析心理。这种情况,就是作者直接进入文中,或者就是通过作者的介绍分析,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这种介绍分析,有概括的,有具体的,有叙述,有议论,有基础,有深化,甚至还有具体的事例作印证,从而令人信服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揭示出人物的心态,进而表现出人物的某种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例如,《钓胜于鱼》这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就多处运用了这种心理描写,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
  
  正因为有钓胜于鱼的观念作基础,所以不会产生向上爬的习惯,也不会产生学而优则仕的风气。每一个学者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一直将此兴趣带到坟墓里,发明小儿麻痹症预防针的沙克,最近对人说:“我所确知的是:科学家不是政治家。我不是明星,让我回到实验室去。”
  
  这段文字,先是作者对科学家的心理和思想作出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不会”上,这种心态当然是健康的,高尚的,值得称颂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钓胜于鱼”的观念为基础,交代原因,逻辑严密。他们的具体表现怎样呢?通过“一旦”和“一直”来揭示,并以发明小儿麻症预防针的沙克为例,进行说明,进行印证。这样的心理描写,有事有人,有理有情,有叙述有议论分析,作者直接出面,涉及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性,效果十分明显。
  
  二、通过自我剖析心理。这种情况,就是文中人物自己进行剖析,其内容与上面那种情况大致相同,但角度不同,都是由“我”的面貌出现的,这个“我”一般为作者自己,因而这种描写,剖析比较充分,比较自然,比较亲切,容易进入深层,容易打动读者。例如:
  
  假如没有祖父替我讲解“北溟有鱼其名为鲲……,我不会在儿时便引起对海洋的幻想;假如没有复旦中学两位友人刘家树和李忠禄的鼓励,没有我们合办的壁报“五布河的一叶”,我不会燃起写作的愿望,不会走进30年代的“画梦录”,不会看见那旧社会废墟上的“火把”,不会驰聘于契诃夫的“草原”,更不会听见杰克·伦敦的“旷野的呼声”。
  
  这段文字出自刘庶凝先生的《〈还乡梦〉自序》,作者采用假设的方式进行剖析,以“我”的面貌出现,“我”即是作者自己。它将涉猎过的中文散文、诗歌、小说篇名巧妙地串联起来,语带双关,蕴涵深厚,既给人们很丰富的联想余地,又通过六个“不会”剖析了自己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原因和情景,感情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在剖析心理的时候,一定要交代清楚因果关系,即首先要介绍产生某种心理的原因,然后才可进行心理描写,重点是后者。这样的剖析才有深度,揭示心态才比较充分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