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

2019-11-07 08:57:59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考的指思想体现了“一个转变”, 即强调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在试题内容上体现了“两个重视”,即重视联系我国和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重视知识和实际的结合运用。在试卷类型与结构上实现了“一个过渡”,即从单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向综合能力测试过渡。这表明新高考已初步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察学科能力的同时向考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迈出了步伐。因此,要适应高考改革的趋势,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课就要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建全新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思想课教学应实现三个突破。

  一、备课时,突破学科的封闭性,加强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科目的考试突破了学科范围对知识迁移的束缚,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交*与综合。其试题内容既立足单科知识,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学科教学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我封闭状态,建立课程科目间联系的教学方法,做到各门学科知识的渗透、迁移、互证和综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缝隙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首先,要重视对史、地等相关学科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要涉猎理、化、生和语、数、外等学科知识。只有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为不同学科渗透、交*和知识迁移创造条件。以政、史、地学科为例,三者关系俗称为“ 政史地分工不分家”、“文史哲相融又相通”。如,历史学科带有极强的时间性,地理学科则空间概念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在时间和空间发生的一切事物,我们都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加以认识、分析,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利用多种知识解决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1)设立政史地教研组,实现联合办公;(2)立足本学科,强调落实双基,拓展知识面,降低教学的难度、深度;(3)开展专题化教学。政史地教研组集体备课,共同确定重大的热点问题,以学科为主进行专题讲座,适当设计学科知识之间综合。总之,只有加强与历史、地理学科的联系和沟通,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和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讲课时,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目前,广大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活泼有序,是教学的首要要求,李秀林教授曾指出:内容充实丰富,教法得当的课是第一流的;内容充实丰富,教法失当的课是二流的;内容贫乏,教法得当的课是三流的,内容贫乏,教法失当的课是最差的。所以,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的观念,丰富知识,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知识面;此外,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置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高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的调整,不拘泥堆课本内容的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例如,高中思想课“按客观规律办事”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大胆处理教材,将该内容梳理成三方面的内容即:什么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为什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在进行教学时,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思考:你在理、化、生、史、地等学科里学到了那些具体规律,请各科课代表分别介绍,教师总结点拨,学生对哲学规律的理解也就豁然开朗,并且深深感到思想课的哲学思维对各科学习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解决难点问题“人与规律的关系”的时候,师生将教材拓展到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克隆技术,探讨三大问题(1)在克隆羊Dolly的过程中,人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克隆技术本身有没有违背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3)如果认为克隆技术是利用规律的表现,那么它对人类有何好处?对于克隆技术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教学实际既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考试时,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翻阅近几年高考的各学科发现一些学科不约而同地推出全新的开放型试题,在试题说明或答案说明中有些试题往往特别说明:例如历史学科在某些题后面附上: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同意哪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得分。语文卷作文试题,也鼓励学生写作时大胆想象,并将作文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项。思想学科则较早设立“综合评价分”,指出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由此可见,标准答案的模式受到挑战开放型试题已初露端倪。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案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做到“三方面注重”: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景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操作上,我采用了“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进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置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作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研究”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题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
开放型试题要求教师进行开放型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如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所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就是说,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独树一帜、独创一新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支持。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