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之说-评201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2019-12-01 22:31:56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关于“距离”,可以生出许多感悟与思考,最熟悉的当是“距离产生美”,还有“距离产生思念”等。应该说,“距离”有两种,一种是空间矩离,一种是心理距离。“零距离让人亲密,也产生摩擦;长距离产生思念,也让人遗忘。”“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就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

  2015年广东卷作文,与“距离”有关:“看”云,可测天气,但难赏更多自然(非原生态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观看”电视,可知天气,少静观乐趣,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漫步看,多观赏之乐,少科学探求之乐趣,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点鼠标,有科学探求之乐,无零距离接触之趣,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里的“近”与“远”就是“距离”,既指空间距离,心理距离,还指认识距离。作文材料前反复强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实际上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互补关系,大致包括如下一些:

  1、人要亲近自然,又要超越自然,因为人除了拥有自然,还要融入社会,还需要人类文化精神;

  2、人既需要间接了解自然,又需要直接感知自然;

  3、人不仅需要观赏自然(审美),还需要科学研究自然(探究、应用);

  4、人走向自然,既可以接触原生态真切感知,又可以借助互联网聚合信息全面把握;

  5、“远”不代表“坏”,“近”不能说是“好”,只代表着某种角度与思考。

  6、“远”与“近”提醒的是协调与互补,而不是割裂与偏执。

  7、人类请注意在“远”与“近”的反差中反省自身。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广东的考生们由“远”与“近”的距离而生发的说法。

  近的是自然,远的是人心

  喜欢顾城,喜欢顾城的诗,喜欢诗中用感觉与纯真构建的自然世界,那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浪漫中的忧郁,散发着淡淡的哀愁。顾城笔下的自然,山川与草木、喷泉与河流、雪松与白桦……自然的一切,那么近,那么美,近的可以触摸脉搏、感受呼吸。

  那是顾城心中的自然,而我们的自然呢?

  推开窗,除了高楼还是高楼。触目所及,除了无尽的灰蒙还是灰蒙,一如那空洞的眼神。路边的小草小花不见了,因为车轮的碾压必然是不堪重负的,“春风吹又生”那只是美好的童话。天上的银河不见了,因为城市的璀璨灯火与那灰蒙的天幕早已消解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正如顾城说:“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此时的自然,没有绿色,没有蓝色,没有红色……有的,只是灰色。看似很近,因为阳光、空气、流水、土地……依然在,依然近,但是,这是我们的自然吗?我们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一望无垠的绿色土地上奔跑追逐吗?我们还可以弯下腰,用依然灵敏的鼻子去轻嗅那一抹淡淡的花香吗?甚至我们还可以自由地呼吸吗?自然,这么近,但也那么远。远在那青山白云间,远在那红花绿草间,远在那蝉噪蛙鸣中,远在那流逝的梦境中。

  远去了,远去了,在不断前行的路上远去了!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