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风筝

2019-10-31 15:41:54

作者:何雅壮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宽阔的田野上,放飞着我儿时的梦想。——题记
  
  说起故乡,每个人都会扯出一大串童年的记忆。故乡的亲人,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故乡的小路,分享了我们的快乐。过年的时候,爆竹声响个通宵,伙伴们在街上游走玩耍;秋天的时候,独自坐在院中的槐树下,倾听秋蝉的吟唱,拾起偶尔掉落的槐花。
  
  然而,最令我怀念的,还是故乡田野上放飞的风筝。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惠风和畅,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一到傍晚,田野上便有了许多孩子。一个孩子是放不起来的,经常是两个孩子一起放,一个拿着风筝,另一个开始放线。当线放得足够长时,放线的孩子喊一声“起”,拿风筝的孩子便放了手,同时另一个孩子快速向前跑,边跑边继续放线,风筝也直直地飞上天空。
  
  当然,风筝也不总是那么听话的,它要真倔起来,谁也拿它没办法。眼见着风筝飞起来了,正值高兴之时,它却像老鹰发现野兔一样,立刻一个俯冲,栽到地上。有时候,它还会耍点儿绝活,在空中翻腾几周,半径越来越大,最后才栽到地上。这时候,孩子们不是气恼,而是完全被它那滑稽的动作逗乐了,甚至它不打滚的时候也想尽办法让它在空中打个滚。
  
  在大人看来,放风筝的快乐是体验过程,风筝一放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发现乐趣。风筝飞起来后,孩子们会把线在“鹰拐子”上多绕几圈(我们这里把放风筝叫“撒鹰”,缠线的东西叫“鹰拐子”),以防脱落。然后便把“鹰拐子”放到地上,让风筝带着它向前跑,自己在后面追。跑累了,就扑在地上抓住“鹰拐子”,歇会儿再接着追。不过,若突然来了强风追不上,或者没有及时追上挂到电线上了,那就只能跳着脚后悔了。
  
  作为孩子,攀比心是很强的,不仅比谁的风筝飞得高,还比谁的线结实。两个孩子会故意让风筝线绞在一起(我们叫做“打绞”),互相摩擦。即使是不小心绞在一起的,也会任由它绞下去。胜利的孩子非常得意,被绞断线的孩子一定是泪丧地抱着风筝回家,当然肯定少不了挨家长的训。
  
  后来,我家搬到了城里。风筝还有,只是,骨架由竹篾换成了铁丝,风筝也由纸糊的换成了布艺的,无论是材料还是做工都精美了很多。但在高楼的夹缝中放风筝,却完全没有了田野上的那种野趣。
  
  现在的故乡变得新起来、阔起来,也陌生起来了,许多熟悉的景物已不复存在,它们和童年的快乐一起被定格为记忆了。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记忆中的故乡,越行越远,连背影也已模糊了许多。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我记忆中的故乡和儿时的欢笑。(河北省正定中学09—1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