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诊断:有泪水,更有希望

2019-11-04 20:34:48

  拇指姑娘的童话大家也许都读过。这个小小的姑娘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不断追求光明和自由,最终收获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拇指姑娘”媛媛却并没有这么美满的结局。因患上罕见疾病,她在一周岁时体重仍只有5斤,行动和智力发育也远远落后于同龄人。一年来,家人带着她辗转于北京、广州、湖南、深圳等多家医院寻医问药,花费数十万元却没有确诊到底患了何种疾病。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许多罕见病患者的身上。他们表现出一些奇怪的症状,让医生束手无策。从发病到确诊,往往需要许多年的时间。这中间,耗费的不止是金钱,还有患者宝贵的生命。有时,即使疾病确诊,患者也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2011年成立的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IRDiRC)的目标则正是找到所有罕见病的致病基因,找出罕见病的诊断、治疗方法,让罕见病也能像常见病一样得到快速诊断和治疗。2014年11月7-9日,第二届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会议在深圳福田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召开。

  6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业界领袖、临床医生、科研专家学者、药厂企业高管、行业巨擘、罕见病友就罕见病领域的临床诊断及应用,跨领域研究及技术,罕见病治疗的理论及方法,罕见病的教育及培训等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崛起,也为罕见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人类外显子组及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带来了DNA变异的准确目录。来自剑桥大学和桑格研究所的WillemOuwehand在会议上介绍了他们通过全基因测序技术以及表观基因组学分析技术在罕见病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比对全部的基因组,能发现外显子测序技术所发现不了的新生突变。而表观基因组学分析技术还能进一步发现外部因素引起的突变。

  Orphanet(孤儿病联盟)的创始人,IRDiRC的荣誉主席SégolèneAymé女士在接受生物通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不过,它也存在限制,那就是价格。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作为医生而言,我们欢迎这种新技术。”

  Aymé女士本身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有着40年的诊疗经验。她回忆道,当时也碰到一些书上没有的疾病,她们没有办法诊断。不像现在,有了互联网。IRDiRC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诊断最罕见的疾病。

  Aymé女士还清楚记得她的第一位病人。那是一个男孩,由他的母亲带来。那个男孩的样子有点奇怪,甚至可以说是丑陋。当时Aymé也刚刚当上母亲,因此很震惊,下决心一定要找出解决方案。幸运的是,她最终找到了治疗方案,而这种疾病也没有影响智力的发育。如今,这个男孩已经30岁了,有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IRDiRC的主席PaulLasko博士也认为,新技术提高了医生的诊断能力。他介绍了一位有着25年经验的医生,之前罕见病的诊断率大约在5%左右,而用了新的技术,诊断率提高至25-50%。当然,价格也是相对的,因为患者不需要再辗转就医,进行多项检测。Lasko博士也提到了华大基因,认为他们扮演了一个“降低成本的急先锋”角色。

  在罕见病的临床诊断和跨领域研究方面,华大基因已完成了4500个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共找出了63个新的致病基因,并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了64篇文章。这些成果都显示了基因组技术为罕见病研究带来的突破。

  对于“拇指姑娘”媛媛,华大医学通过对其20万个外显子区进行测序,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在HRAS基因上检出一个杂合的已知致病突变,而这个基因报道与Costello综合征相关。这个结果也与医生的判断相符,标志着华大在揭开拇指姑娘谜底的探索上又进了一大步。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测序成本的下降,相信新的工具能应用在更多罕见病患者身上,让他们尽快找到病因,对症下药,而不再是臆断猜测。罕见病的诊断,虽然伴随着泪水,但更多的是希望!

  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