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前的心理准备

2019-11-10 06:48:56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微博)已经进入了最后的2天。2天在能力方面不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可以进一步稳定自己的备考状态和巩固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总的来说,有效调节,合理安排,科学加减,平稳过渡,显得尤其重要。
  1.增加应有的信心,减少不必要的分心;(内紧外松,适度紧张,保持自信为最佳状态。压力往往来源于不正确的认识和消极的自我暗示,最后阶段应该清楚地告诉自己:我已经为高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自己对高考应该有足够的信心。信心来自自己充分的知识储备,来自自己多次的大考经验,来自老师的科学指导。)
  2.增加基础复习,减少难题纠缠;(后期的复习应该聚焦基础,回归课本,回归错题,远离难题。)
  3.增加课外调节性活动,减少套题训练;(除了统一的测试以外,自己就没有必要再去大量做套题了。坚持每天课外半小时的文体活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比多做题更重要。)
  4.增加沟通交流,减少封闭郁闷;(后期要保持和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状态,同时也可以缓解高考前的压力。)
  5.增加睡眠时间,减少加班加点;(离高考越近,越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加班加点,睡眠不足,必将引起过度的疲惫。最理想的效果就是让最佳状态调整在高考的相应时段。)
  6.增加重点内容的复习,减少不必要的记忆,削枝留干,变厚为薄。(后期必须梳理出最重要的知识点,最常考的考点和最易错的考点。其它问题就可以放在一边了。所谓书越读越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