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资助投诉与高校市场竞争机制

2019-09-24 19:23:15

  据的消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最近3年来接到的电话中,投诉电话占总数的38%,其中,涉及地方高校的占投诉电话总数的97%,涉及部属高校的只占3%;涉及公办高校的占82%,涉及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的占18%.(《中国青年报》8月30日)

  以上数据中,“涉及地方高校的占投诉电话总数的97%,涉及部属高校的只占3%”,容易理解,因为部属高校,获得政府投入更多,与银行的协作也更为顺畅,得到的社会捐赠更多,学生帮困助学总体情况好于地方院校。但是,“涉及公办高校的占82%,涉及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的占18%”,这一组数据,却很难“理解”。

  在我们的认识中,民办院校的帮困助学情况,是要“远远差于”公办学校的。一方面,从的帮困助学政策看,民办高校的学生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今年允许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学生也可以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虽然各地逐渐将民办高校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范畴,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支持,民办高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比公办学校更为困难。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学生收费,除此很少政府投入与社会捐赠,因此,帮困助学的力度有限。再就是近年来的新闻不时报道,公办学校在开学时候都开出“绿色通道”,而一些民办学校,贫困学生手持录取通知书,却因无钱缴纳学费而无法报到注册。

  所以,公办学校的投诉,达到对民办高校的投诉的四倍多,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当然,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报考民办学校的学生,家境更为富裕,同时对民办高校“不到位”的帮困助学,有一定心理准备,因此即使这些学校没有办理助学贷款、没有开辟“绿色通道”、没有完善的帮困措施,学生也“认”了。可这一原因,绝不可能是主因—— 近年来对民办高校的生源进行统计,其贫困生比例并不比公办高校低。

  更合理的解释是,造成这一现象,有另外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对民办高校的“不公平”议论。虽然民办高校已经发展多年,纳入计划内统一招生,但迄今为止,民办高校“是否正规”的质疑,还普遍存在于受教育者中。我国民办教育并没有与公办教育相同的地位,得到政府的同等重视,以及社会的公平对待。发生在公办学校中的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帮困助学事件,往往被忽视,而民办学校中的类似事件则一再被曝光。

  二是客观上说,民办高校由于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办学靠学生学费维持生存,因此,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这些学校有更大的生存压力与危机意识。笔者一位朋友一直在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建立了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在他向高校提供围绕毕业生就业情况而进行的办学咨询服务时,购买他服务的,绝大多数是民办高校,而很少有公办高校有兴趣。公办高校由于不担心资金、有统一高考制度的保护(一般地方本科,公办高校被安排在二批招生,民办高校则被安排在第三批招生;高职高专,公办高校被安排在专一批招生,民办高校则被安排在专二批招生),提高办学质量、搞好教育服务的意识,要比民办高校薄弱。

  公办高校与民办院校帮困助学的投诉比例差异,再次表明,引入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是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改善教育服务的根本动力,我国的教育改革,要为各类高等教育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竞争之中,受教育者的权益才会得到保护。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