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钧:代苦

2019-11-25 11:16:23

  作者:张丽钧

  【编者按】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公认的通才和奇才。1880年10月23日,他出生天津。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也是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入国的人,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也是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词、曲大家。他所创作的《送别》歌,传唱至今,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都尊他为师。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林语堂说他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丰子恺评价他“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他前半生是李叔同,后半生是弘一法师。

  作家张丽钧的《代苦》一文,就是写李叔同的。张丽钧的文章向来以文笔清丽飘逸著称,透过作者的文字,让我们对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敬意更加深了一层。

  二十文章惊海内。人们这样评价你。

  对于你,我曾试图读懂,但却难以读懂。你的生命,被赋予了太多灵慧——你诗词了得,绘画了得,篆刻了得,音乐了得,戏剧了得。你怀着一颗恭肃的心,侍弄自己挚爱的文学艺术。读书、作画、弹琴之前,都要净手。你说,音乐是所有人的灵魂圣水;你第一个把光与影请到中国的画纸上;你束起腰,就能反串玛格丽特;你写的歌,我的母亲、我和我的孩子都喜欢唱……似乎随便哪碗饭你都能吃得很硬气——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你都不屑浅尝辄止。但是,39岁那年夏天,你亲手打翻了所有的饭碗——你剃度了。

  我一直为你遗憾呢。

  这一天,我来到你的家乡平湖。听着当地人难懂的话,忍不住要学两句——你是这乡音哺育的赤子啊。来不及去饭店放下行李,就央求司机将我载到了你的纪念馆——“东湖”粼粼波光之上的一朵硕大莲花。七片莲瓣里盛放的,就是你至丰至俭的一生了。

  那在凉凉的石中“悲欣交集”着的,可是你?擎着一枝焰火般盛开的“彼岸花”,耳畔回响着《送别》那哀婉凄美的旋律,我向你致意。绕着那独特的莲花形的建筑,我一瓣一瓣地寻觅你的心踪,我一瓣一瓣地熏染你的心香。半世的潇洒,都被框在泛黄的照片中了。我看到那个为你剃度“助缘”的居士了,他的一句戏言,却被你认了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地之后,你觉得自己脱胎换骨了,遂想到老子的那句“能如婴儿乎”,竟毅然为自己取了新名——李婴。

  就这样,你删繁就简的愿望,仿佛塘中一支荷箭,不可遏抑地挺出来,挺出来。

  “代苦”,这两个字是你用朱砂写的。血一样的颜色,那么触目惊心。你说,你宁愿独自担当世间的苦;又说,为了让世人少受苦,你宁愿受尽世间所有的苦。

  我难以挪步。

  两万多个日子前,你说了这样一句话;两万多个日子后,我才听到你的声音。可我决意在这一帧字前当真放下些心中的苦,交由你“代”了去。我相信你不会厌烦,反会颔首。——你知道吗,当这个念头一浮上来的时候,我心中的苦,就已减了大半。

  你的抚慰,即便隔了数万个日子,竟也这样奏效。

  我曾在课堂上讲你的故事——为了让椅子上那肉眼看不见的小虫(或许竟是凭空想出的虫吧)免于被压得毙命,你坚持在落座前摇一摇椅子,以期让它们有机会逃走。孩子们听罢大笑起来。我眼中却蓄满了泪水……

  有“代苦”之心的人,活得多么苦。“老实念佛”,过午不食,你以清瘦之躯供奉着一颗丰润禅心。如果我在这一帧血红的“代苦”面前还为你亲手打烂了一个个世俗的“饭碗”而叹惋,我就太愚钝了。

  弃甜,原是你向“代苦”迈出的必然一步。

  ——这个叫李叔同的人,足以让所有“贪甜”的人汗颜。

  挥别之后,回望粼粼波光之上那别致的莲瓣建筑,我竟然相信,莲花之下,有藕茁长……(来源:《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