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教学的体会

2019-10-07 14:16:59

1 2 下一页

  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新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人格和智力相适应,使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创新学习。为此,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合作教学”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以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合作教学的特征

  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合作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老师起“主导”“导演”,老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合作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合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老师能从合作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

  2、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