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思想政治课 课堂同样是主阵地

2019-12-11 07:14:18

  对于思想课而言,由于其理论性强、语言抽象的学科特点,同时又担负着德育渗透的使命,故在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笔者,学生不是不愿意上思想课,而是不愿意听那种脱离实际、空洞苍白的说教。下面是笔者在思想课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和体会。

  一、选择抽查,分层提高

  思想课的知识前后联系密切,环环紧扣,如果缺乏必要的复习旧知,则会出现知识的断层,即便新知讲得再有味,学生也很难连点成线,形成知识体系,新课讲授也几乎无效果可言,故复习旧知,显得颇为重要。比较科学的做法是:选择抽查,分层提高。即让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回答与其能力相接近的问题。由于照顾了个体,兼顾了全体,既增加了后进生的信心,也满足了优等生的需求,符合“因材施教”“个别教育”的原则和要求,使得整个教学亦庄亦谐,教与学相得益彰。

  二、愉快讲解,寓教于乐

  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新知的传授。要让学生热爱你的教学,就要使教学尽可能地做到有趣。

  1.巧妙设喻,激发兴趣。对于一些艰涩、抽象的理论,需要教师巧妙设喻,把纯理论的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事物让学生去揣摩领会。

  2.结合热点,增加兴趣。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一节课当中,学生的兴奋点会不断变化,注意力也在不断改变,需要抓住契机,适时地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结合热点就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3.寓教于乐,德智同步。思想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面对日趋成熟的中学生,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显山、不露水地施以品德教育,使其行为受到感化,在实际操作中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教育者针对学生实际,多角度、多方面予以渗透,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特点识记,课堂提速

  思想课的绝大多数理论需要学生准确识记方可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果识记有障碍,则提高素质、培养能力都成为空谈。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培养学生兴趣,还要善于挖掘和精缩教材,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以致用打下坚实基础。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出一些方法,如:顺口溜法、归类法、谐音法、列表法、提纲法、浓缩法、分解法、还原法等,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一用。

  四、参与实践,提高素质

  理性认识要以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由于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书本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种间接经验,故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社会实践。唯有如此,才能处理好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否则,教育者就变成了教条主义者、“古董鉴赏家”。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打破传统框式,将课堂小社会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带领和指导学生从事有益的社会实践,以丰富自己的认识,弥补书本理论的缺陷,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设问质疑,开拓创新

  思想课具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学生的任务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它更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做到这一点,无疑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认为学生不到“心求通而不得时”不启示他,不到“口欲言而未能时”不开发他。这就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设问质疑、自我评估的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直观感知分析研究问题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得新知。

  当然,“学则须疑”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要让学生真正做好,那是需要有一番勇气的。因而要培养学生树立“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的思想,敢想敢说,勇于质疑,久而形成习惯,其实也就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这不仅为学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可能对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如前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改革绝非追求千篇一律。但不论怎样,“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教学改革其实就是“制作钥匙”的伟大工程。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伟大工程中去,则教育定如清泉潺潺,将永葆活力,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