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主招生 自招报考 防范自主招生腐败的技术可行性

防范自主招生腐败的技术可行性

2023-12-08 12:48:34


  一刀切的高考制度究竟有多糟糕,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在高考的单一评价下,中国的教育体系过度应试,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被扼杀。很多人也非常清楚高考改革的必然方向:社会化的基础测试加多元化的自主招生,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成长释放更多个性的空间。

  然而,一提“多元化”“自主招生”,又是一片反对之声。尤其在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查一事曝出之后,自主招生导致必然腐败,似乎又多了一例铁证。

  人们的基本论断大抵如此:高考是糟糕的,但它至少是公平的。

  统一高考之外的自主招生、提前招生到底有多乱,不用媒体大规模揭发,很多上过大学的人都可以举出不少身边的例子来。例如在我上大学时,年级里就有不少“华侨生”,虽是土生土长中国人,却持着几内亚比绍等小国的国籍,以远远低于录取线的分数入校,和我们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当然,他们的家境都非常优渥。

  相较发达国家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中国高校当前的权限还非常有限,便已有如此之多乱象曝光。一旦更多地向高校放权,各种“二代”就会进一步挤占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担忧,在中国当前的高校治理体系下,就会是现实。

  但要从“技术”上来说,防范各种自主招生的腐败并非没有可能。

  例如在笔试阶段,一些学校自主命题,考前漏题、评卷放水、录分作假都有可能发生。解决方案便是实行社会化的专业考试。例如中国留学生都非常熟悉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向全球提供的托福、GRE等考试服务,受到多国高校的认可,成绩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又例如中国各高校在录取艺术、体育特长生时都要求学生持有一定级别的证书,而证书资质造假也是自主招生腐败中的“重灾区”。如果将等级的考核评定社会化,且打破行政垄断,增加不同机构在公信力上的竞争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资质的作弊现象。

  在面试阶段,可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一方面是考核标准的具体化,以制约面试官的主观裁量权。例如体育特长生在团队项目考核中,细化个体标准,避免一些学生搭团队项目的便车模糊过关。另一方面自然是实现面试过程的监督透明。例如一些学校在舞蹈考试时设“透明考室”,学生在考场内的表现场外的家长亦能观看,录取名单一律公开。

  招考的各个环节可采取的措施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学校自己到底要不要这样去做、去落实。

  将考试程序严格化、公开化的好处是什么呢?学校可以真正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声誉度、公信力和竞争力。

  坏处又是什么呢?掌控招生流程各个环节的人失去了寻租空间,丧失了利益。

  在现代化的高校治理框架下,学校的管理者,是真正关心学校利益的人。政府官员、知名人士、教授代表、校友代表等组成理事会,作为高校的最高决策层,决定学校发展战略,确定学校的每一个举措都最符合学生的利益、学术发展的利益。而招生办无非是一个行政性的事务机构。学校的管理者自然不允许招生办的官员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学校发展之上,必会采取各种措施防范腐败,加强监督,真正做到而非单纯宣示要对贪腐“零容忍”。

  但在中国的框架下,无论是招生办的处长,还是校领导,都不过是行政系统的官员。相较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副部级待遇和用以晋升官爵的政绩,当然,还有眼前现实的利益。一个愚笨的官二代或者官三代进入某个名校,对公众来说是个笑话,将摧毁学校的名誉,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讨好高级领导人的机会。

  其实自主招生背后真正的问题,还是高校的治理结构。无论是学校、企业、NGO,还是国家治理,道理都一样。权力分立,民主制衡,科学的治理结构才能保证权力的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