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主招生 自招报考 2009年全国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语文试题辑录

2009年全国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语文试题辑录

2023-11-07 03:21:56


  由于今年武大重新调整了笔试分值,因此试卷未出现大作文题,语文卷只有一道小作文,要求学生依“×季的情趣”为题,从“春夏秋冬”四季中任选一篇短文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有什么语法错误?”近日,在北大自主招生试题中,周杰伦这首《青花瓷》中的歌词被作为错误的语法版本,成为一道纠错题

  语文考试的作文给出一段腐败官员对腐败行为的辩解,称腐败可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促进人员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社会和谐,要求考生驳斥这种言论,至少要引用5句古诗词。有一道语文题让考生曲解成语,给出的例子是“度日如年”,曲解为日子过得快乐得和过年一样,让考生再想两个曲解成语的例子

  有一题出上联“博雅塔前人博雅”,叫学生以北大的景物对下联,着实难倒了不少考生

  从“酷”“粉丝”“小众化”“媒体”等十个流行名词中选择5个,来解释其含义。

  清华大学:《汉书·艺文志》中有“小说家者流,盖处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先用中文解释其含义,再用英文概括其大意,并用英文评论其观点。

  名词解释:核心体系、恒生指数、独孤求败、文曲星、欧佩克、路透社等40个。

  将杜甫的《旅夜书怀》翻译成英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评论通过《论语》、《孟子》和《荀子》中的多段语录,要求考生以“权威与个人”为题,不限文体和篇幅,分析这些论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采访温总理,你将如何提问?要求:所提问题不能太大众化。

  ●如何看待情怀的含义,怎样做一名精英。

  复旦:一些涉及课本内容的考题,也通过设置障碍增加了难度。比如,语文考题中有一个题目引用了莫泊桑的名篇《项链》里的一句话,在没有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要求考生判断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08清华语文

  关于文学和它的寄主的故事

  朱大可

  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经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莱辛,这位88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代表了20世纪最后的文学精神。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她曾在20世纪中叶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激进代表,但其近15年来的作品,却遭到美国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只具有四流水准,完全不具备原创的能力。耐人寻味的是,在所有诺贝尔奖项中,只有文学奖面临着二流化的指责,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唯一原因,就是文学自身的全球性衰退。这种现状,验证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批评家关于“文学衰竭”的预言。

  返观中国文学的狼藉现场,我们发现,汉语文学的衰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80年代以来活跃的前线作家,大多进入了衰退周期,而新生代作家还没有成熟,断裂变得不可避免。第二,重商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市场占有率成为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种普遍的金钱焦虑,严重腐蚀了文学的灵魂和原创力,导致整个文坛垃圾丛生。第三,电影、电视、互联网、游戏等媒体的兴起,压缩了传统文学的生长空间,迫使它走向死亡。

  这是我关于文学衰败的基本看法。但我最近才意识到,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文学的衰败只有一个主因,那就是文学自身的蜕变。建立在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上的传统文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兴盛期之后,注定要在21世纪走向衰败。它是新媒体时代所要摧毁的主要对象。新媒体首先摧毁了文学的阅读者,把他们从文学那里推开,进而摧毁了作家的信念,把文学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废物”。

  然而,尽管中国文坛充满了垃圾,但文学本身并不是垃圾,恰恰相反,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幽灵,飘荡于人类的精神空间,寻找着安身立命的躯壳(寄主和媒体)。在可以追溯的历史框架里,文学幽灵至少两度选择了人的身体作为自己的寄主。第一次,文学利用了人的舌头及其语音,由此诞生了所谓“口头文学”(听觉的文学);而在第二次,文学握住了人手,由此展开平面书写、印刷及其阅读,并催生了所谓“书面文学”(文字的文学)的问世。这两种文学都向我们提供了大量杰出的文本。在刻写术、纺织术、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支持下,经历两千年左右的打磨,书面文学早已光华四射,支撑着人类的题写梦想。

  文学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寄主,那就是歌曲和戏剧,它们跟传统文学并存,俨然是它的兄弟,照亮了古代乡村社会的质朴生活。但就叙事和抒情的线性本质而言,它们都是口头和书面文学的变种而已。文学的寄生形态,从来就是复杂多样的。它们制造了艺术多样性的幻觉。

  然而,基于个人作坊式的书面文学,正在迅速老去。越过古典乡村时代的繁华,它的容颜和生命都面临凋谢的结局。千禧年就是一座巨大的界碑,向我们描述了临界点的存在。我们置身于第二代文学的最后时刻。文学已经动身离开这种二维书写的寄主,进入全新的多媒体空间。这是文学幽灵的第三次迁居,它要从新寄主那里重获年轻的生命。但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完全沉浸在对书本、文字和个人书写的习惯性迷恋之中。我们对文学的剧烈变革置若罔闻。

  这场寄主的变迁,无非就是文学对媒体的重新选择。它起源于电影,也就是起源于视觉和图像的叙事。爱森斯坦从一开始就向我们指出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关联,他的杂耍蒙太奇语法,企图重现自然语法的叙事功能。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实验及其信念。但经过一百多年的修炼,在那些包括影视在内的新媒体的躯壳中,新媒体文学已经卓成大树。

  《魔戒》无疑是新媒体文学的杰作,它超越文学原著的水准,成为惊心动魄的影像史诗,它不仅再现了荷马史诗和圣经时代的集体创作特征,而且在宏大叙事时空里,构筑了复杂的精神符号体系,追问人类的核心价值,不仅如此,它比荷马史诗具有更强烈的体验性力量。越过超宽银幕和多声道音响系统,我们惊讶地看到,濒临死亡的传统文学幽灵,在这种多维媒体的躯壳里获得了重生。

  进入新媒体寄主的文学,维系着旧文学的灵巧的叙事特征,却拥有更优良的视听品质。它直接触摸身体,以构筑精细的感官王国。还有一个例子,是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小说在那里演进成一种可以密切互动的数码艺术,结果它成了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符号活动。新媒体文学还化身为手机短信,以简洁幽默的字词,抨击严酷的社会现实,显示了话语反讽的意识形态力量。新媒体文学甚至借用商业资源,把那个最强大的敌人,转变成养育自身的摇篮。文学正在像蝴蝶一样蜕变,它丢弃了古老的躯壳,却利用新媒体,以影视、游戏和短信的方式重返文化现场。

  诗歌的命运也是如此。书面诗歌也许会消亡,但歌曲却正在各种时尚风格的名义下大肆流行,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它们是诗歌的古老变种。更重要的是,即便各种诗歌形态都已消亡,但支撑诗歌的灵魂——诗意,却是长存不朽的。宫崎骏的卡通片系列,向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有力证据。在那些梦幻图像里,诗意在蓬勃生长,完全超越了传统诗歌的狭隘框架。

  让我们回过来谈论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景。这类奖项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窄。20世纪文学老人正在相继谢世,新一代作家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因应新媒体的挑战。文学授奖对象变得日益稀少。这是书面文学的原创性危机,也是各种文学奖的权力危机。在我看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重新评估文学的自我转型,并把那些生气勃勃的新媒体文学,纳入文学奖项的搜索范围,并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前提下,加入文学的新媒体类型,如“影像文学”、“游戏文学”和“手机文学”等等。文学,应当是上述各种样式的总和。

  文学已经“蝶化”,进化为更加瑰丽的“物种”,而我们却在继续悲悼它的“旧茧”,为它的“死亡”而感伤地哭泣。文学理论家应当修正所有的美学偏见,为进入新媒体的文学做出全新的定义。否则,我们就只能跟旧文学一起死掉。

  1.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文学的寄主”下个定义。

  2.对于文本,有以下五个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做精当的评说。

  A.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

  B.基于个人作坊式的书面文学,正在迅速老去。

  C.忘记。

  D.中国文坛充满了垃圾,但文学本身并不是垃圾。

  E.文学已经“蝶化”,进化为更加瑰丽的“物种”。

  3.文中“千禧年就是一座巨大的界碑,向我们描述了临界点的存在。”,请你代为“描述”这一“临界点”的存在。

  4.本文题目为“关于文学和它的寄主的故事”,但是全文通篇没有提到“故事”,请你分析一下这“故事”有什么意味。

  5.读完全文,请你就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和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自数1000以上。

  鄙人恰好有朱大可先生的《流氓的盛宴》一书,读完后也感觉他的观点颇偏激。我对第二题的B是持否定意见的。另外转载了天涯社区中东行康子的观点:

  老实说,我不太赞成这位新锐关于文学的新寄主的观点,文学寄居于影像和游戏等新媒体,是否改变文学的审美的标准和气质,如此描述性的文字并不能让人信服,朱大可的观点被包装上一些新锐词汇后变得有种魔幻般迷人的力量,在新媒介覆盖下的人们多会迷幻于这种描述性的文字中,我估计朱先生当下正在被各种新媒介的新兴游戏所包裹或者诱惑,而可能在梳理这两者关系的时候迷失了一个学者应该有的理智,以文字媒介和影像媒介为例,合流的可能性与其分流而带来的各自的个性的强化的可能性,永远是无法简单论断的问题。文学如果在影像的外衣下蜕变,那只意味着文学的消失,我倒觉得,文学面对各种不同群体的分流而呈现的个性化的“定制阅读”,可能更是文学未来的发展趋向。中国的文学事实上从来没有这样分化的阅读群体过,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喜欢韩寒的不喜欢残雪,喜欢海子的不喜欢“梨花体”,马悦然吹的作家就是没有掀起全民狂热,而多丽丝·莱辛,更多地抓住了女性群体。文坛上几个作家一统江山的时代一去不返,而在这种分化格局中,文学的欣赏样式发生深刻嬗变,其中或许就有一支如同朱先生所说的与影像文化等合流的趋向,朱先生把一个支脉当成全体性的判断,有些言过其实。

  2009自主招生试题

  语文:

  1。阅读

  主题是清高

  2。文言文

  邓弼字伯翊,元?泰定(1324-1327)时在世,陕西关中人。生卒年月不详。身高七尺,双瞳有紫棱,闪烁如电,力大莫能及者。邻有二牛相斗,势猛难分。弼拳击牛背,二牛俱仆。市有石鼓,十数人不能移,弼擎而且走。然其性嗜酒,怒目视人,皆避之;咸曰:“此狂生,不可近,近之必受奇辱!”某日独饮於娼楼,有肖、冯二生过其下,强二生入、共饮,二生素鄙之,不允。弼怒曰:“汝不我从,必杀之!亡命走山泽耳。难耐汝等之辱也!”二生不得已应之。弼据中筵,左右揖生坐。呼酒啸歌为乐。酒酣,解衣箕踞。铿然置刀於案。二生怯,知其酒狂,欲逃。弼曰:“坐,勿走!弼亦粗识字,略读书,尔等何蔑我之甚也?今非邀尔饮,实欲一吐胸中不平之气。四库无不通晓,任尔问。设不能答,当血以刃!”二生曰:“果如是乎?”遂择《周易》《尚书》《毛诗》《周礼》《春秋》《礼记》《孝经》七书数十义,叩之。弼历举《传》、《疏》而答之,不遗一言。复询以三千年史实,其答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尔等服也未?”二生相顾无言,窘迫不敢再问。弼执酒狂呼,披发跳跃,叫道:“吾今日压倒儒生矣!古人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则奄奄欲绝,徒骋文墨而欲抚一世豪杰如婴儿,岂可得乎?尔等休矣!” 二生素负才名,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成步。归后问其所游者,言未见其抱书苦读也

  泰定间,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书帖往谒,阍人不予通报。弼曰:“尔不闻关中邓伯翊乎?”击踣数人,声闻堂上。王令役者牵其发而入。弼盛怒曰:“阁下为何不礼壮士?而今虽天下无事,但东海岛夷,尚未臣服;近又驾海船来市於鄞。稍不满其所欲,即出火刀斫柱,杀伤我黎民。虽我军控弦引矢,寇且战且退,终亏国体。西南诸蛮虽称臣奉贡,但乘黄屋左纛,制与中国等,尤为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弻者一二人,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此时闻者为之吐舌。王问曰既自称壮士汝解持矛鼓噪而登坚城乎曰能汝能与百万军中得刺大将乎曰能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其所需?答曰:“鉄铠良马各一,雄雌剑二。”王命与之。阴遣善槊者五十人,驰马东门外;而后。命弼前往。旋至。王及全府人皆往观。但见五十槊并进,弼一声怒吼双剑飞舞,人马辟易,尘埃云起。连斩马头,血染遍地。王抚髀叹曰:“真壮士也!真壮士也!”命酒劳弼,弼立饮不拜。从此威名大振,皆谓其王铁枪再世。

  大约是这篇。红色是标点然后翻译的。

  3。语言运用:

  请写两段话。要求1:第一段写实,第二段写虚要求2:两段要有内在关系要求3:每段的结尾都必须是“步履”

  4。对联

  金融风暴起北美,全球飞雪

  5。作文:

  有一位哲学博士漫步于田野中,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齐,犹如用尺量过一样。  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不忍目睹。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博士照他说的做了,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老农问他:“你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是呀,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水牛边走边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着移动,你想这个弧形是怎么来的?” 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远处的一棵大树。